清河小子 作品

第2章 圍墾造田

 太陽落下山後,郭守敬還在堤壩上與築堤負責人不斷探討著,並時不時的走到岸邊實地考察。宜安城主劉安見狀,便自去安排人送來了飯食,所有人就在岸邊簡單的吃了晚飯。短短半天,郭守敬便已經和大家打成了一片。吃飯時,就連築堤的民工都自然而然的往他的身邊聚集,認真的聽他說話。張恪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他就未必能做到,這是真正的做到了走入群眾中去,這就是人格魅力了,也是張恪應該向其學習的地方。 

 月亮高掛時,眾人於星光下踩著泥巴往駐地走。或許是因為有了郭守敬這個主心骨在,所有人在心境上都已經和來時不同了,一路上竟是有說有笑的。天災或許難以避免,但仍要努力去生活,只要能有盼頭,有個靠譜的帶頭人,人們還是能夠樂觀面對的。最怕遇到那種正事不幹,只知道欺下瞞上,胡亂指揮的官員,生生地把百姓的心給涼透了。當百姓不再信任官府朝廷時,那就是混亂的開始,什麼事都做不成了。教員曾經就講過:沒有不合格的群眾,只有不合格的幹部。 

 回到駐地,大丫立即為郭守敬和張恪端來熱水及換洗衣物。此次出京,郭守敬私下沒有帶什麼伺候的下人,於是一路之上大丫便充當起了兩人的侍女,照顧飲食起居。洗漱更衣後,兩人坐在帳外的石條上,一邊吹著涼風,一邊喝茶聊天。 

 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對於這個年輕人,郭守敬已是頗為認可和看重了。張恪表現出了遠超同齡人的穩重,可以看出在治水一道上,他其實並沒有那麼多專業知識的儲備。然而他的思考維度是寬廣的,談論相關話題時,也不會不懂裝懂,而是實事求是,不會無意義的去賣弄。這些一般年輕人身上的通病,他都沒有。這讓郭守敬很是欣賞,大家都年輕過,不懂就去學,態度要擺正。尤其是在專業領域,在真正的學問面前,千萬不能逞能,那樣做只會徒增笑柄。 

 之前,倒是聽人說起過,周勃有這麼一個弟子,雖然年紀尚輕卻頗有才華。然而文才出眾的少年人,他見得多了,倒也不覺得有什麼。不過,經此一行,短短十多天後,他才確認了周勃確實是收了個好學生。站在上官的角度看,這樣的手下,也是可遇不可求的:腦子好,心性佳,配合度高,願意學習,不懼辛勞,委實是值得好好培養的良材。而且此子談吐風雅,知識面廣,與其聊天,頗為暢快,兩人已漸漸的變成忘年交了。直至月上中天,兩人才各自回去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