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小書 作品

第190章 有事上朝,無事還家!

 天下文宗! 

 王維的人生走到了終點,讓一路陪伴見證的聽眾們,感到有些恍惚。 

 顧知書講述王維人生的節目,和往期的所有節目,都有根本性的不同。 

 無論是蘇軾也好,王守仁也罷,還有王安石、蘇洵等等,故事的主角,都是那個叫蘇軾、叫王守仁、叫王安石的人! 

 而王維這篇故事的主角,卻好像是叫—— 

 王維……的詩! 

 是的,網上的討論聲很大,總感覺在這次的故事裡,王維作為一個人的存在感被無限降低,而他所寫詩文的地位,被大大拔高。 

 比起蘇軾的樂觀、王守仁的堅毅、王安石的執著、蘇洵的勤奮,王維此人,給聽眾似乎並沒有留下太具備個人特色的印象。 

 除了詩才畫技外,王維好像和一個普通人也沒有太大區別。 

 他也會對高官權貴者阿諛奉承,他在面臨戰亂災禍時,似乎也顯得無能為力,他一生除了寫下詩文無數外,好像也不曾留下什麼顯赫的個人事蹟。 

 不像蘇軾有東坡雪堂,不像王守仁有不敗戰功,不像王安石有驚天變法。 

 封侯拜相沒有,東坡肉沒有,心學沒有,變法沒有,甚至連認墨為糖這種讓人忍俊不禁的典故都沒有。 

 他的人生平淡如水,彷彿除了詩文之外,波瀾不驚。 

 而且瞭解王維也是有門檻的。 

 今夜的故事從一開始就有很多人在網上表達了疑惑。 

 聽不懂! 

 儘管王維的詩文很美,句句如鬼斧神工,看不出太多雕琢的痕跡。 

 但對大多數聽眾而言,通過耳朵去感悟詩文的魅力,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有顧知書講解的前提下,想要徹底明悟一句詩文的含義,也是一件不算容易的任務。 

 具體參考讀書時期坐在課堂上聽語文老師講課的回憶,就大概能夠理解這份不易從何而來。 

 若非還是有比如“每逢佳節倍思親”、“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些一眼“牛逼”的詩文穿插其中,可以說,等顧知書將整期《故事人生》講完,真正敢拍著胸脯說“我聽懂了”的人,估計寥寥無幾。 

 王維的詩,和王維的人一樣,都不是那種讓人一眼驚豔的存在。 

 就像一罈酒,一壺茶,需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真味。 

 越久越醇香! 

 當然,關於王維的一生,已經講完,但顧知書主持的《故事人生》,還沒有結束。 

 “我看到了大家在官博評論區裡的留言,我知道,很多人都對今晚的節目內容,似懂非懂,聽了又好像沒聽一樣。 

 我還看到有一部分的聽眾朋友留言,說王維的詩記不住,進而連王維這個人也記不住。 

 我更是看見有人評論說,王維這個人——太無趣了! 

 我想,你們都是對的,王維的一生,都和他的詩文密不可分,而想要讀懂王維的詩,並非一期節目,一個晚上的功夫就可以完成。 

 但是,諸位不妨想想,為什麼我們總想著要在一個晚上裡,就徹底讀懂一個人的一生呢?” 

 我們的人生吶,是不是也太著急了一點呢? 

 相信從小到大,不少人都和我一樣,是在急迫之中度過的。 

 老師和家長們總是教導我們,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陰一寸金,要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的寶貴時光。 

 我還看見有人做過一個集錦,在集錦裡列舉了那些總讓人感到‘焦慮’的說辭。 

 幼兒園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階段,一年級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階段,二年級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階段……初一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階段、初二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階段……高一、高三、大一、大三…… 

 是的,彷彿在我們成長的每一個步驟裡,都有人在耳邊不斷提醒你,該要起床了,該努力了,該要去奮發圖強了! 

 你再不跑起來就晚了,就要被別人拉開距離了! 

 諸如此類。 

 可是,請諸位仔細想想,有盡頭嗎? 

 人生當然有盡頭,死亡就是終點站,我們活著這一生啊,都好像是在鋪設一條通往死亡終點站的軌道。 

 荒謬的是,好像鋪滿了這條軌道,死亡就臨近了一些,若軌道的終點,是追逐死亡的臨近,這條不斷被我們親手鋪設的軌道,又有什麼意義呢? 

 讓死亡快點到來嗎?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有這種特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