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小書 作品

第190章 有事上朝,無事還家!

 我們總是太趕、太急,好像總是一停下來,人生就過期了變質了一樣。 

 小時候說長大了就好,長大後說退休了就好,退休之後,又盼著能夠兒孫滿堂,想著要準備好頤養天年。 

 我想通過今天的這期《故事人生》,告訴大家,當你感覺到累,感到困惑,甚至感到人生迷茫的時候,不妨讀讀王維的詩。 

 比如此時此刻,忙碌完了一年,正在返鄉途中的你,或許可以靜下心來,細品這首詩: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人生不是按部就班的軌道,也沒有什麼成功的統一標準。 

 有人認為賺到錢了就是成功,有人認為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名望就算成功,有人認為身體健康就是成功,有人認為今年過年能回家,就算成功。 

 可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貴,無論是地位高低貴賤,無論是身患疾病還是健康開朗,這個春天過去了,下一個春天還會到來。 

 焦慮煩躁之時,不妨把自己想想成為山林中的一隻鳥兒,或許,見慣了日月更替,四季輪換,就不會為了區區小事而感到困惑驚訝了吧? 

 歲月如常,而人生百態。 

 人生就像是無邊無際的曠野,是狂野生長開遍四季的狗尾巴草,嬌豔的玫瑰固然讓人羨慕嚮往,但當一株狗尾巴草,也未嘗不是一種人生的選擇。 

 它普通且頑強,自由而浪蕩。 

 王維是一個普通人嗎? 

 恐怕稱不上,他畢竟是出身名門,畢竟是天賦異稟,畢竟是詩畫雙絕。 

 然而,王維在成長過程中,也有過力不能逮的時候,比如他初到長安,意氣風發,總感覺憑藉自己的實力就能進士及第的時候,現實就給了他冰冷的一巴掌。 

 傷心沮喪的王維回到家中,母親崔氏卻對他說了這番話:世間事不可過於執著,要隨緣而動,無可無不可,水到自然渠成。 

 論佛法禪意,我想崔夫人的境界並不在王維之下。 

 是的,不要急,人生的軌道鋪得再快再好,終點站也不會因此而延長,鋪得慢點穩點,也總有鋪到盡頭的時刻。 

 這是我自己讀王維的詩,獲得的第一個啟發,不著急,慢一點! 

 不要悶頭去追求所謂的功名利祿,在趕路的同時,也可以適當放慢腳步,欣賞沿途的風景,或許你能收穫一個不一樣人生。 

 有些風景,有些人,等去到軌道終點站的時候,可能就再也見不著了! 

 慢一點,多抽些時間,陪陪他們。 

 我讀王維的詩,得到的第二個啟發是,接受現狀,不強求! 

 如果你被生活裡的諸多煩惱壓得喘不過氣來,不妨給自己一段放空的時間,去讀王維的詩。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的詩歌中總是充滿著對大自然的熱愛,清新淡雅。 

 它如同一位稱職的老師,牽著你的手,帶你走進想象力的天空,去終南山目睹清泉石上流,去輞川欣賞夜靜春山空。 

 王維的詩也許是最適合用來修身養性的,因為它幾乎沒有工具性、功利性。 

 經歷了喧鬧嘈雜,紙醉金迷的一天,在寂靜無人的夜晚,品一品王維的詩,或許可以讓浮躁的心靈得到些許安寧,給自己一個沉澱的空間和時間。 

 王維的詩不容易讀,因為它和王維的人一樣,都顯得清雅平淡。 

 但當你真正讀進去,讀通透之後,你會發現,它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讓你足不出戶,就徜徉於山水園林之間,抬頭仰望,盡是璀璨星空。 

 工作、學業、感情、生活,萬般煩惱事,在大自然和宇宙面前,都顯得渺小,顯得卑微,顯得無足輕重。 

 王維,字摩詰,連起來讀,那就是維摩詰。 

 佛門有維摩詰菩薩,是著名的在家菩薩。這位大菩薩早已成佛,他才智超群,享盡人間富貴,又擅論佛法,深得佛祖尊重。 

 王維的父母給王維起“摩詰”二字,就是希望王維和這位傳說中的在家菩薩一樣,把在人世間的每一天,都當成是一場修行。 

 既是修行,成敗自有心論,又何必執著於外人的議論紛紛呢? 

 或許,這就是王維一生行事的根本原則吧,我自顧我修行,至於成敗榮辱,自交給外人評說! 

 最後的最後,還是以一句王維的詩,送給大家,來作為本期節目的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