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新法!

 保馬法就是委託民間飼養戰馬,這是一種寓馬於農的方法。 

 如果軍馬死亡,飼馬者必須賠償,但飼馬者平時可享受幾種稅役的免除。 

 如此一來國家也節省了飼養軍馬的費用。 

 最後是募役法,古代百姓都是要服徭役、差役的,這些工作並不好做,百姓也非自願而來,並不熟悉工作流程。 

 一旦服役期間造成損失,往往就得傾家蕩產來進行賠償。 

 王安石的做法是讓百姓繳納免除差役的稅金,按照家資情況來分擔,多者稅重,寡者稅輕。 

 大家參考如今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即可。 

 然後國家拿到了這筆錢,再去招募那些自願服差役,並且有相關工作經驗和能力的人,就能做到人盡其用,提高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整體改革思路,基本上和均輸法是一致的,就是儘量避免過程損耗,把節省下來的開支用於國家建設! 

 除了均輸法、青苗法、保甲法、保馬法和募役法外,王安石還對科舉考試舉起了手術刀。 

 簡單概括為三點: 

 第一,廢除明經科,只保留進士科取士; 

 第二,廢除詩賦、帖經墨義(默寫儒家經典),改為經義、論、策三門,即解釋聖賢經典,闡發內心思想,答問時事難題; 

 第三,殿試廢除詩、賦、論三題,改為策論一題,即寫一篇一千字以上的小作文。 

 這和王安石的務實不務虛的治政思想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他還改革官學體系,制定了三舍法,即中央最高學府的太學課程裡,設置外舍、內舍和上舍課程,類似於現代的高中、大學和研究生頭銜。 

 你必須經過一層層的考試,才能順利晉升,回報是優秀學子可以不經過殘酷的科舉考試,直接當官。 

 後來王安石死後,他的這個制度創舉被推廣到了全國,分縣學、州學和太學三級,怎麼樣,是不是有種似曾相似的熟悉感覺了? 

 至此,王安石新法改革的輪廓基本就呈現出來了。 

 遍及財稅、軍事、農業、教育、官制等廣大範圍,觸及了社會體制的深層問題……” 

 如果說在初次聽到均輸法時,聽眾們的心情是激昂的,是熱血的,是敬佩不已的。 

 在聽完全部的新法改革措施後,大多數人都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即便對北宋朝廷並不熟悉,即便對歷史規律也沒有深入瞭解,但僅憑大多數人那點看電視劇和小說的基本認知,也能感受到—— 

 一股風雨飄搖的氣息! 

 王安石的理想太宏大了,他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他眼中所見,心中所思的所有社會問題,制度弊病,都一次性清除乾淨! 

 然而,誰都知道,改革改革,就是在現有的既得利益者身上動割肉手術。 

 每一次社會財富資源的重新分配,都是對舊的制度受益者的一次嚴峻挑戰。 

 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王安石的改革步子邁得越大,就意味著他得罪的敵人也就越多。 

 在公元1069年之前,攻訐王安石的言語不是沒有,但大多都集中在了他的政策上面,很少有人去指責王安石人品的。 

 畢竟這位仁兄的道德品格,是有口皆碑。 

 但在新法改革開始後,這種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一個叫呂誨的人,就列舉了王安石的‘十宗罪’,包括: 

 王安石不聽朝廷宣召,多次推辭官職不受; 

 王安石清閒散官不做,只挑著好的官職來接受; 

 王安石給皇帝講學的時候居然坐著講,有違君臣之禮; 

 王安石堵塞言路,排斥異見; 

 王安石過去錯判漏判的案件很多,有報復私仇的嫌疑; 

 王安石舉薦自己的弟弟王安國而不舉薦其他賢才; 

 王安石獨斷專行,把自己不喜歡的官員貶官外放; 

 王安石強詞奪理,把一個叫官員氣死; 

 王安石離間皇帝和弟弟的親密關係; 

 王安石的‘制置三司條例司’財政和軍政獨攬,擾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