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龍場悟道

 遇到劉瑾討厭的政敵,他就用這個方法,不知道光明正大地殺害了多少忠良。 

 還好王陽明年輕,身子健朗,扛過了這一劫難,然後被趕出京師,貶去貴州龍場,去當一名驛丞。 

 那時候的龍場非常貧窮,屬於是流放犯人的地方,窮鄉僻壤,民風彪悍,而驛承又是個沒有品級的小吏。 

 你想想,從堂堂狀元之子,科舉進士,朝廷命官,淪落到這般田地,僅僅是因為仗義執言,說了些忠言逆耳的話,對立志成為聖賢的王陽明而言,是多大的打擊? 

 向內格物致知,盯著竹子看了幾天,反而把自己弄生病了,向外治國平天下,又被骯髒的官場給來了次痛入骨髓的教訓。 

 這種遭遇,不僅僅是王陽明會遇見,那年代的很多士人,也會有類似的困頓。 

 而且即便這麼慘了,劉瑾也沒準備讓王陽明活著到達龍場,他派出了殺手,準備在半路製造出“意外身亡”的案件。 

 幸虧王陽明打小就點子多,在經過杭州時,他玩了個把戲,把自己的帽子和鞋子丟進了錢塘江,還寫了封遺書故意被人發現。 

 劉瑾以為他真死了,也就不再管他了。 

 王陽明經過一頓跋涉,終於到達了龍場,也就此明白了為什麼此地會叫‘龍場’這個名字。 

 因為這破地方就不是給人住的! 

 那是一片山林地帶,毒蛇猛獸出沒,盜匪猖獗,當地居民大多是少數民族,語言不通,習俗也不同,交流起來十分困難。 

 要是好不容易遇見一個漢人,你以為是他鄉遇故知,總該高高興興喝上兩杯吧? 

 不,老驛丞告誡王陽明,見到漢人最好繞著走。 

 為什麼呢? 

 因為來到這裡的人,不是殺人犯就是無業遊民,個個都是窮兇極惡之徒,稍微一言不合就是刀劍加身。 

 而驛站裡也是沒有編制人員的,等老驛丞退休歸家了,就只剩下王陽明孤零零一個人在此辦公。 

 不過,往好的方向想,你即便在這裡偷懶,終日曠工,也是沒人會管你的。 

 說王陽明是被流放至此,自生自滅,一點也不為過。 

 怎麼辦呢? 

 該就此放棄,灰溜溜地回家投奔老爹,從此不問官場生活嗎? 

 還是隨波逐流,自暴自棄,從此當一位隱居之士,流連於山水之間? 

 王陽明想起了自己年少時的志向—— 

 我要做聖賢! 

 何謂聖賢?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面對一切困難和痛苦,仍然堅定前行,處之泰然的人,才有資格被稱作聖賢! 

 於是王陽明擼起袖子,開始尋找木料和石材,先在當地修建一間自己的房子。 

 然後他深入山林之內,找到了當地的苗人,用耐心和熱情,以及自創的手語,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允許他在寨內開設書院,教族人讀書寫字,明白世間的道理。 

 但這還不夠。 

 還記得困擾他的最後一個難題—— 

 理在何處嗎? 

 王陽明為了悟出這個最後的真理,還給自己製作了一個厚實的石棺,每天除了吃飯幹活,就是坐在石棺裡面。 

 冥思苦想! 

 理到底在何處呢? 

 像聖賢書中所寫的,在外界的事物之中嗎? 

 竹林裡沒有,佛寺裡沒有,家鄉沒有,京師沒有,杭州沒有,貴州也沒有! 

 他蹉跎了這麼多年,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到如今窮困潦倒的龍場驛承,從十八歲立志做聖賢,到現在三十七歲了,卻還是一事無成! 

 他真的錯了嗎? 

 是不是自己當初的理想,真的太高傲,太遙遠,太宏大了呢? 

 如果連追逐理想,仗義執言都是錯的,那什麼才是正確,什麼才叫‘對’? 

 如果他沒有錯,那上天為何又要待他如此苛刻? 

 官身被褫,流放邊疆,差點就客死異鄉,被困在偏僻的龍場,再也不能施展生平抱負! 

 為何他自認為沒有做錯任何事,卻被迫走到這般山窮水盡的地步? 

 黑暗籠罩了寂靜的山谷,看著破爛的屋舍和險峻的山嶺,王陽明低頭看向了自己的雙手。 

 從小錦衣玉食,小時候被誇讚像無瑕白玉的雙手,此時已經是佈滿了繭子。 

 身上的衣衫也是破爛不堪,到處都佈滿了骯髒的汙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