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一代傳奇的“作死”之路,成就了一句“中二少年”的口頭禪

 這次復出讓董卓明白,靠人不如靠己,手上有兵,什麼都會有,萬事莫向他人求的轉變,也為後面的故事埋下伏筆。

 此次平叛,董卓也是先敗後勝,還險些被孫堅給幹掉了。朝廷讓司空張溫代替皇甫嵩負責平叛,皇甫嵩是名將董卓還是服的,張溫確實差點,董卓看不上,心裡看不上行動上就怠慢,張溫叫他來開會,他也磨磨唧唧,孫堅說董卓這人有問題,正好殺了祭旗,如果張溫同意了,後面的故事就結束了,可惜張溫還是溫了些。

 董卓打仗還是厲害的,利用叛軍營區落下流星的機會,衝殺一陣,斬了幾千人。後來張溫不信任他,讓他獨自打先零羌,在形勢不利被包圍的時候,董卓想出了修攔水堤積水,自己的部隊過河後,把水堤破壞攔住叛軍的方法,成功擺脫了包圍。

 最後張溫六路大軍,只有董卓這一路完好無損的回來了,朝廷因此升他為前將軍,封斄鄉侯。

 董卓的野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應該就是這次平叛。朝廷徵他為少府,要把他的兵權奪了,董卓不同意,跟朝廷扯皮。朝廷又想了一招,讓他當幷州牧,把他從涼州支開,他的軍隊交給聲名顯赫的皇甫嵩,董卓還是不同意。

 皇甫嵩也是實權派將領,各方面都壓過董卓,一句話,交出兵權活,不交死。董卓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帶著五千小弟往幷州慢慢晃盪。為什麼晃盪?他在等時機,聽說靈帝馬上就死了,新舊交替就是時機,他的根基還是涼州,所以到達河東後他就不走了。從這我們能看出來,董卓絕對不是莽夫,而是有著極其敏銳的政治嗅覺。

 董卓等到了機會,靈帝死了,何進和董卓想要誅殺宦官,招董卓進京。何進何董卓,因為董卓不屬於士族,袁紹也想董卓來,因為董卓是袁氏的門生。

 機會就這樣落在董卓頭上,但光有機會不夠,董卓早就想好了,不管誰攔著,這次一定要撈夠好處,增加話語權,以後不能隨便讓人支配了。所以後來何進反悔並派種劭兩次阻止董卓前進,董卓都沒太搭理,把部隊帶到了洛陽城二十里外的夕陽亭,靜觀其變。

 洛陽城裡的滾滾濃煙,讓董卓知道肯定出事了,他帶著隊伍就往洛陽跑。他的政治敏銳力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找到小皇帝,再不濟也是個護駕之功。

 當董卓從北邙山接回少帝和陳留王,返回城內時,太尉崔烈等大臣一致反對董卓帶兵入城,董卓哪裡肯聽,一句要保護皇帝就進來了。這些個大臣倉促之中,拿他沒有辦法。

 入城後的董卓發現,城裡已經亂成一鍋粥了,連個真正主事的都沒有,好像自己有機會啊。他擔心城內還有那麼多兵馬,如果穩定下來了,他帶來的這些人未必能控制局面,所以想了出晚上出城、白天進城的辦法,讓洛陽城裡的人以為他的隊伍每天都在壯大,都害怕了。

 這個時候,何進和他弟弟何苗都死了,他們的手下沒地方去,董卓以前大氣的好處就顯現了,大家都說投董將軍沒錯,這下董卓的力量是真正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