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一代傳奇的“作死”之路,成就了一句“中二少年”的口頭禪

 東漢末年的亂世,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是黨錮之爭,還是黃巾起義?準確的說,應該是從他開始的。

 黃巾起義後,朝廷終止了黨錮,大批士子得以重新活躍在東漢政壇,也為剿滅黃巾起義作了突出貢獻。但是士族、外戚和宦官的鬥爭始終沒有停止。

 以國舅何進為首外戚、士子集團,預謀發動一場針對宦官的清剿,徹底結束宦官的壓制和干政。但外戚和士子之間也各有訴求,相互提防。

 為了達到相互牽制和平衡,何進把幷州丁原、涼州董卓等人叫來助陣,又派泰山人鮑信去徵兵,以求手中有足夠的兵馬。

 問題壞就壞在何進自己身上,沒腦子還自信,最後被宦官先殺了。袁紹帶人把宦官們一頓切,也算實現了最初的設想,可惜董卓帶兵到了,後面的事情就再也沒人能控制了。

 今天我們來聊聊董卓,一個拉開東漢亂世,直接造成三國時代到來的傳奇人物。

 董卓,字仲穎,幼年時因父親董君雅在豫州潁川郡輪氏縣任縣尉,所以生活在潁川,後來才隨父親回涼州生活。

 董卓有豪俠的性格,喜歡交朋友,少年時期就經常到羌人地區遊歷,和各部族老大關係都不錯。

 他在家種地的時候,這些首領來找他,他家條件不算很好,就把家裡種地的牛宰了,拿來招待。把這些首領感動壞了,回去之後就湊份子,搞了一千多頭牛羊送給董卓。

 所以說做人一定要大氣,有舍才有得,花錢是為了更好的賺錢,只要不碰黃毒賭,千金散盡還復來。

 有人說董卓的第一個貴人是幷州刺史段熲,這對也不全對。董卓開始在隴西郡當官,相當於公安局局長,段熲聽過他的名聲,讓他去打胡人,取得大勝。段熲就將他推薦到朝廷公府。為了報答段熲,後面董卓讓他弟弟段煨在自己手底下當中郎將。

 董卓能頭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能打。別看他個子比較矮,只有五尺多,比起九尺的關羽矮了快一半,但董卓壯實,不僅力大如牛,還能騎馬左右開弓,簡單是矮人族的力量和精靈族的箭術合體。

 在朝中當羽林郎時,那些將軍們都記住了,有個來自涼州的小個子特別能打。所以在張奐奉命征討幷州時,把董卓調來當自己的司馬。

 當然董卓也沒讓他失望,帶著人就上,一下斬了鬧事的頭頭,抓了一萬多人。張奐完成任務回去領賞,也不忘董卓,給他搞了個郎中,拿了九千匹絹的獎勵。這可是一筆大財富,但董卓一如既往的大氣,全部分給下屬官吏和士兵,所以董卓很得人心,大家都願意跟著他混。

 董卓的職業生涯也是起起落落。

 第一次因為老上司張奐在黨錮之爭中,被針對,張奐下場不好,董卓也因此受牽連,免官回家。幸好段熲搭橋,讓董卓成了袁槐的門生,仕途開始上升,幹到了幷州刺史、河東太守,中郎將。

 第二次是因為黃巾起義,他奉命平亂,結果打輸了,被撤職。三國演義裡還專門有段劉、關、張三兄弟救董卓的戲,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後來韓遂等人在涼州起兵,董卓才又被起用為中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