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一代傳奇的“作死”之路,成就了一句“中二少年”的口頭禪

 還有不怕死的,史丁原帶著幷州軍就在這裡,如今他是執金吾,負責洛陽城和皇帝的安全,他瞧不上董卓,讓董卓別亂來,氣的董卓牙癢癢,但又沒辦法,他吃不下幷州軍。

 董卓沒有氣餒,他在幷州打過仗,知道幷州軍還得是呂布說了算,呂布他認識,一頓忽悠和允諾,呂布成了他義子,丁原死了,幷州軍也是他的了,整個洛陽再也沒人能和他對抗。

 這個時候的董卓當上太尉,已經達到了人生新高,但長期的野性和對權利認識的扭曲,讓他走上了作死之路。

 他廢了少帝,立陳留王,就是後來的漢獻帝,自己又當了相國,把家裡的親朋好友都拉過來當大官。董卓這種典型的暴發戶心理,讓他迅速膨脹。

 但董卓是聰明的,他讓侄子掌控部隊,讓女婿帶兵在外互為支撐,最重要的是他控制了武庫。

 武庫有什麼用?漢朝跟現在其實差不多,武器裝備都放在武庫裡,平時也就些值勤的小傢伙事在外面。就好比我們看香港警匪片,飛虎隊出發前都要去武器庫領槍支裝備的,沒這些怎麼打?所以董卓控制了武庫,就讓其他人很難武裝人員反抗他。司馬懿在發動高平陵之變時,親自帶人去佔領武庫,也是這個原因。

 董卓還知道收買人心,為黨錮之禍中的陳蕃、竇武等人平反,大量徵召和選拔名士為官,蔡邕、荀爽、韓融、陳紀、韓馥、劉岱、孔伷、張諮、孔融、應劭、張邈等人都在列,甚至連和他作對的袁紹、王匡、鮑信等人也予以重任。

 其實到這裡,董卓最多就是權臣,歷朝歷代都有。如果他安心當個霍光,他的傳奇可能會一直下去。但董卓選了另一條路。

 他性格殘暴,殺人如麻,以前和他有過節張溫等人,統統搞死。縱兵殺害無辜百姓,毒死廢帝劉辯。淫亂公主和宮女,據說連太后都不放過。讓呂布等帶人挖墓取寶。最後放火燒了洛陽,帶人去了長安。

 這一通操作下來,徹底失去的民望和士家的支持,大臣們也害怕他,各路諸侯紛紛起兵反抗。

 董卓最後死在王允和呂布聯手之下,很多人說如果董卓把貂蟬給呂布,是不是就能如願。其實這也是無稽之談,董卓的死是必然的,當他犯下那些罪行的時候,天下就容不下他了。

 董卓,還有那個時代的很多人,都是悲劇。原本他應該是邊地的英雄將軍,為人所傳頌,但他的命運,在時代的大環境下,發生了改變,這不是少數人的悲哀,是整個時代的悲哀,是信仰的缺失,是混亂和無序下的人生百態。

 董卓臨死的時候說出一句“吾兒奉先何在”,成了現在很多人的口頭禪,特別是一些中二少年,動不動就在人群裡喊上一句“吾兒奉先何在”,然後被一群人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