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槐序 作品

第 51 章

衛長看向劉據,第一次感受到他小小年紀,不大的身軀內暗藏著怎樣的野望與胸懷。




劉據微抬下巴,神色堅定:“所以,阿姐,我不答應,絕不答應。這有違我的初心,與我之理想背道而馳。我答應不了。




“長姐,我不願意為了家國,將一個女子置於如此險境;更別說是為我個人之私利,將她推入刀山火海。




“聯盟西域有很多辦法。譬如我做出玻璃時提過的西域商貿。玻璃物品多種多樣,妙不可言。我們完全可以藉此開通兩方貿易。更何況,我說過,我此生不會只做一個玻璃。




“按照我的設想,張騫出使西域,建立與西域諸國的友好邦交。與此同時,我們還可組建商隊,借我大漢盛產而西域稀有之物,開闢西域商路。




“商隊可來往西域諸國,各類稀奇物品,價格高昂,大多是受貴族喜愛,我們不但能憑此賺取西域金銀財帛,還可加強與諸國貴族王室的聯繫。




“第一步走出後,就可以在西域諸國設置大漢貿易點。貿易點成員好好挑選,兼顧商品售賣的同時,還可以連接兩方溝通,蒐集諸國情報等。




“士農工商,‘商’排最末,但長姐莫要因此小看了它。若運用得當,就能扼住西域經濟命脈。效果不會比和親差,只會更好。”




“我有在,大漢就能源源不斷產出西域諸國沒有之物,這是我們最大的資本。”




“至於我的後路。”劉據輕笑,上前握住衛長的手,“長姐,誰說當商路發展成熟,做大做強,不能成為我的後路呢?




“更何況,長姐難道不覺得,當我研製出諸多利國利民之發明,手握西域貿易命脈,群臣信服,民心所向,再有舅舅與表哥坐鎮護持,才是我此生最大的後路嗎?到時即便父皇疑心忌憚,又能奈我何?”




父皇……能奈我何?




簡單幾個字,暗藏驚濤駭浪,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衛長心頭震盪,諸邑下意識雙手收緊。




良久,衛長輕嘆:“阿弟,你的想法長姐知道了。長姐說過,不會選你心有芥蒂之人,便也不會違揹你意願行事。你既有此自信與雄心,長姐怎會不依你?”




她笑容欣慰,眸光寵溺:“咱們家阿弟長大了,已有了太子的胸襟大義與氣魄風度。”




劉據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羞赧低頭:“長姐也很厲害,步步作棋,一手操控,全面佈局,這點我就比不了。長姐只是太疼我,太想為我籌謀周全。”




衛長斂眉。是啊,她想為阿弟籌謀。可她忘了,她的阿弟不再是隻能被呵護在羽翼下的幼鳥,他已經慢慢成長為能展翅高飛的雄鷹。




她不應該再以“年幼”來看待,她應當重新認識他,瞭解他,從而也正視自身。




衛長輕嘆,“阿弟,按你的想法辦吧。此事作罷。後續收場,長姐自會處理。”




收場……




劉據眼珠轉動:“王信上書請求解除婚約之事非是長姐謀劃。那




麼在長姐原本的計劃裡,會如何解決此事?”




鄂邑有婚約,是不便和親的。她若要自請和親,解決婚約是第一要務。雖然此事對劉徹而言十分簡單,但既是請纓,就不能把問題拋給劉徹,而需自己先把這個“前情”處理好,如此也是證明自己的能力。




衛長從架上取出兩份竹簡遞給劉據。




劉據打開,目瞪口呆。




上面密密麻麻全是王充耳的罪狀。




何年何月,王充耳在何地做了什麼,怎麼擺平。一樁樁一件件,羅列清明,連苦主是誰,現今情況如何,身在何處都一清二楚。




衛長言道:“這裡面有些鬧出來過被解決了,有些沒等鬧出來就被按下,但不論哪種,大多都是借太后之手,倚仗太后臉面。




“若要翻案,恐累及太后。父皇未必願意看到太后死後還受此議論,所以大概率不會公開治罪。但只要鬧起來,王充耳即便罪責可免,也無資格再尚公主。




“我此前已經給過鄂邑一份。她若願意和親,可藉此解除婚約。她若不願和親,但仍舊不願嫁給王充耳,也可藉此解除婚約。”




劉據靈光一閃:“這就是長姐當日說送給二姐的東西?”




“對。”




劉據突然明白了諸邑所言,長姐給二姐的路不只一條。就目前來看,起碼有三條。




劉據一嘆:“長姐何時蒐集的這些?顯然不會是一日之功。”




“不只王充耳,我還有廣仲的呢。”衛長輕嗤,轉瞬將另外兩卷竹簡遞給他,言道,“你也說這是兩個爛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不但肖想鄂邑,還打過我和諸邑的主意。就算他們心有忌憚,沒有越界,我也得防一手。以備他們有過分之舉時可以迅速出擊。




“不過先前都只是讓人順手蒐集,沒費太多心思。最近才著重調查,整理全面。”




劉據眨眼。不愧是他長姐,真有先見之明。可說是將未雨綢繆四個字運用到極致了。




他將竹簡抱住:“這幾卷東西給我吧,我去找父皇,善後之事我來。長姐不如去二姐那邊同她說說話。她此刻只怕心念已起,還要請長姐想辦法壓下去才好。”




衛長也不跟他爭:“好。”




她當然要去“說說話”的,阿弟不願讓漢室女子受和親苦楚之心怎能不讓人知道呢。不但要讓鄂邑知道,還要讓許多人知道。




至於說多少,如何說,她自有分寸。




********




帝王殿。




劉據過來時,殿內好幾位朝臣在,皆是主張和親之輩。還未進去,在外面,劉據就聽了一耳朵和親的好處。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激情高昂,沸沸揚揚,已經將和親說成了一朵花。




劉據輕嘖一聲,讓旁邊小黃門稟報,小黃門一入一出,直接將他引進去。




劉據先行禮見過劉徹,待劉徹發了話,他才一邊屁顛屁顛跑過去,一邊觀望劉徹面色,驚訝地竟沒有多少怒意。




不應該啊。




不談他父皇對和親的態度,光是此為王信與修成君手筆,目的是為了報復皇家公主這點就足夠他父皇生氣了。




正疑惑著,劉徹已點了侍女搬椅子給他賜座。




劉據從善如流。剛坐下,劉徹便道:“諸位愛卿說到哪了,繼續,太子也聽聽。”




語氣還挺平和。尤其說完後,優哉遊哉端起杯盞輕酌,表面上沒什麼情緒,但眼底有些許諷刺之態。




劉據:……懂了。




這是我靜靜地看你們表演!




嘖,怒極反笑,大概就是這種。




行吧,那他也看看。




“陛下,和親乃為國之計深遠。若能與烏孫聯盟,對我們抗擊匈奴有利。”




“不錯。如能與烏孫達成共識,我們在北作戰之時,他們或可從西牽制。”




“陛下,烏孫國力雖比不得我們,但在西域諸國中也是佼佼者。是如今最好的聯盟選擇。”




“待明年出擊拿下河西之地,便可遣張騫出使西域,在烏孫逗留,與之商談,令烏孫上書求請。”




……




口若懸河。劉據真沒劉徹的定力,唯一對“明年出擊拿下河西”之言微微挑了下眉,約莫猜到這是他父皇打算明年出兵,再戰匈奴了。那看來,有些東西,他得催催柏山,動作快點。爭取在明年開春弄出來。




劉據打定主意,先且將此項按下,又聽了一會兒就忍不住開口了:“停。你們說這麼多,對和親人選可有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