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 作品

第356章 地方小吃誕生記(上)





對於佘四明來說,這些事情平時是佔據不了他的思維的,這還是他四年來第一次回家探親,曾經的漁夫佘康,現在連名字都改叫佘四明瞭,他儼然已判若兩人,甚至連他的母親都感到對佘四明有一絲陌生——不像是從前,對於佘四明的一切她都瞭如指掌,佘四明每天出船做什麼,喜歡吃什麼,會怎麼偷懶……現在,母親多次詢問佘四明的工作內容,但每一次好像都聽完答案就忘了個精光。




“主要就是到處去計算,還有去設計公式,教別人怎麼算。”




佘四明只能反覆找角度給母親解釋,“就是,你看到碼頭的那個龍門吊沒有。”




衢縣、江縣這兩個縣,作為買活軍在之江省的領土,一直以來是比較低調的,但是其實他們發展得相當的不錯,尤其是衢縣,承接了江左道往買活軍這裡的水路航運,龍門吊是一定要有的。佘四明說,“你們可能覺得龍門吊是隨便找一個地方就挖地基,埋石塊,澆築柱子……不是的,龍門吊的吊臂長度無法調節,如果沒有計算的話,吊臂很可能會橫跨江面,伸到另一頭去。”




“實際上,船隻在河面上的泊位是很有限的,龍門吊的選址要結合吊臂長、支柱長,船隻的泊位尺寸和貨物的普遍重量區間來計算,首先要會算力矩,也就是說,兩頭騾子的力能拉動多重的吊臂,吊臂能拉動多重的貨物,我們內河航船一般的尺寸,船隻的泊位……”




所以,他母親始終沒有搞明白兒子到底都在做什麼,一般她聽到這個時候就開始掉隊了。不過,還好有一件事是沒有變化的,那就是佘四明還是很愛媽媽做的一手好菜,他是個愛做夢的人,以前打魚的時候,在夢中編網算結數,夢醒了要驚呼一聲‘二百十八’,現在學數學,便做和數學難題有關的噩夢,很多新學的知識,入睡以前還感覺有點發飄,似乎沒有完全掌握,但是,在夢中做了一些題目之後,醒來便立刻能夠運用自如,完全吃透,這種奇特之處,連他老師徐子先都不得不感慨一聲神奇。




十次做夢,九次和數學有關,還有一次佘四明也會夢到一些吃的,他做夢非常生動,往往身臨其境,夢醒就起身出屋,對母親說道,“姆媽,我想吃你做的滷鴨頭,做得辣一點,我在夢裡吃得流口水呢!”




佘家人現在對這個兒子,只愁是無處可以照顧他,聽佘四明這麼一說,佘父立刻說道,“鴨頭有什麼可吃的?現在家裡有錢了,油乎乎的鴨湯也能燒得來,叫你媽燒益母草燉鴨湯給你吃!味道也好!鴨油撈起來,再做個鴨油拌麵,香得不得了!”




做父親的最喜歡自作主張,好在母親還知道佘四明的性子,忙道,“人家說了要吃鴨頭就吃鴨頭!大魚大肉的,他在雲縣難道還少吃了嗎?你沒聽我念過他寫回來的信?兒子在雲縣頓頓都能見肉!”




她本在井邊洗菜,這就起身擦手,“還好你今日起得早,我這就去找張屠,今日學校食堂買去的鴨子,鴨頭我們全包了便是,一定給你做一大鍋滷鴨頭——放兩把辣椒,辣得你別別跳!”




佘四明突然意識到,家裡不是雲縣食堂——食堂可以有滷鴨頭、滷鴨翅這樣的菜賣,因為用量很大,一天至少也是幾十只鴨子,有時甚至要上百隻的用,一些零碎部件就有了拆下來的價值。




“這可以寫一篇論文了!”他不禁說,“論縣城人口和牲畜業規模的關係——這個可以做一個建模啊,牲畜業的規模決定了農業結構,農業結構又能影響到主食的產量——”




家裡人又露出了佘四明和他們都在逐漸適應的茫然且痛苦的表情,佘四明的探親,對他自己和家人都是一個挑戰,家人們要適應一個新的小佘,同樣學了數學的親人們必須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智商缺陷,他們中大多數人對小佘的話只是似懂非懂,只有寥寥幾個能夠跟上小佘的談話內容,並且感到有趣。




他母親是完全聽不懂這些的,但是,她也有自己的辦法來處理這些,佘母問道,“要不要一起去市場?今日是集市,你要一起去,給你買個麻餅吃。”




麻餅是衢縣這裡久已有的小吃了,和月餅差不多,不過常年有得賣,餅皮上綴滿了芝麻,是人們紅白喜事中饋贈親友的佳品,小佘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父母去吃酒,回來時能給他帶一塊麻餅,大的有臉盤大小,一天切一小塊,可以吃小半個月,不過這樣的機會很少,因為捨得送麻餅的親戚是不多的。




至於對鴨頭的愛好,主要是因為水上人家,養水鴨比較方便,佘家人主要的肉食來源就是鴨子,不過主要是以鴨湯為主,從前母親難得做滷鴨,都是一滷一整隻的,佘四明也就只有這個時候才有機會吃到滷鴨頭,因為縣城裡平時根本就沒有專門的鴨頭賣,當然佘家人也絕對沒有餘錢去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