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八九九章 迴歸

  而自從打袁紹的時候,有人當二五仔,給他傳信,最後仍是沒有逃過一死之後,豪族就是一心一意的幹他。

  而且另一方面,生產力的不足,各地方的開發不足,也嚴重限制了發展速度。畢竟就算到了現在,百姓們也還沒有吃飽呢,這都是他發展了二十多年的結果,所以難度要更大一些。

  不過對他來說,簡單和難,有差別,但不大。

  終於,王言登上了祭壇高處。厚重的大鼎之中,燃燒著熊熊烈焰,一面面的旗幟迎風翻飛。文臣武將,穿著華美的禮服。身著鮮豔甲冑的精銳士卒,持戟肅立。

  這是一種獨屬於中國的厚重,這厚重中,凝了祖輩上千年的血與智慧。

  禮官主持著儀式,王言只是一個沒有感情,由著擺佈的機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一代代發展下來,很多事都有固定的儀軌。要說有多大的用,那是不會的,但卻代表

  第八九九章回歸免費閱讀.

  著歷史的傳承,文明的延續,這就是最大的作用,不可或缺。

  祭告天地以後,王言正式登基稱帝,由郭嘉唸誦第一道聖旨。在唸完了以後,祭壇下方的傳信兵,會帶著聖旨前往各地,佈告天下。

  由賈詡唸誦第二道聖旨,這是對於文武百官的封賞。當然,僅限高級文武,地方官不在此列。那人數也太多了,念不過來。

  早年追隨至今的文武,全都是開國公爵,各種的加封。文官如郭嘉、賈詡、管寧等,武將如廖化、黃忠、趙雲等,呂布都被封了國公,還有最早在黃巾時就已經跟著的張武也成了國公。當然還有劉備三兄弟,這是帶著一方勢力相投的,給個國公也是正常。

  開國公爵的獲封人數並不多,只有三十餘人。

  剩下的就是郡公、縣公,以及郡侯、縣侯、鄉候、亭侯之類的,大大小小封了一千多人,很多人都沒有在場。

  諸葛亮並沒有封國公,甚至公爵都不是,只是個郡侯。主要原因在於,他的資歷淺,功勞也只有拿下了江關一項。比起封國公的那幫人來說,廖化平定三千里草原這個太牛逼,就是呂布這個有名的二五仔那也是轉戰南北戰功無數,諸葛亮的功勞實在不夠看。

  不過說起諸葛亮,在戰事結束之後,諸葛亮曾向王言舉薦賢才,便是龐統、徐庶,以及與他相交的一大票南陽隱士。

  諸葛亮年輕氣盛,他上書自薦。但是徐庶、龐統都沒那麼幹,就是安穩的當著官,基本跟諸葛亮差不多的升遷軌跡,這幫人都是有能力的。王言培養出來的百姓子弟,能力確實遜色許多。不過這也正常,都是天資聰穎的人麼,有天賦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