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愛小魚 作品

第二十章產業鏈提案

 楊谷放下茶壺,接著道:“所以,這還是路的問題,如果涼水鄉有一條通往縣城的路,大概是可以效仿其他鄉鎮,到縣城擺攤。”

 “不,這不一樣。”

 趙扶光依舊堅持道:“擺攤的辦法依舊不能適用於涼水鄉,縣城的市場大是大,但當地坐落不少水果店,在他們相比,涼水鄉的水果優勢很小,很難跟他們競爭,而鄰近鄉鎮對水果也有消費需求,如果涼水鄉無法在鄰鄉形成有效市場,又怎麼能奢望在縣城賣得出去呢?”

 幾番交鋒過後,在場幹部都不知道怎麼回話了,一個個都安靜了。

 說到底,他們還是習慣一刀切的做法,看到其他鄉鎮交通發達,就認為他們發達是交通主導了功勞。

 因此各個幹部都秉持著修路就能改變現狀的古板觀點。

 但誰都沒想到的是,趙扶光這個縣委幹部,對涼水鄉的瞭解,卻比他們深刻。

 “那你說怎麼辦?”周大功憤然不甘道,“你既然說修路不行,擺攤無效,那你總得給個有效方案吧?總不能眼睜睜看著村民虧得血本無歸吧?”

 “方案是有,但在方案出臺之前,涼水鄉得先解決一個問題。”趙扶光若有所思,“涼水鄉產業以果業為主,這一點無需質疑,我吃過你們的橘子,我覺得質量是可以的,但很遺憾的是,涼水鄉的果業沒有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產業鏈?!”

 這三個字,讓一眾村幹部摸不著頭腦。

 畢竟他們都沒什麼商業文化,自然不知道這三個字的含義。

 “是的。”趙扶光接著解釋,“涼水鄉果園很多,不只是橘子,其他水果都有涉獵,但可惜涼水鄉的產業重點從始至終都在種植這一個生產階段,這在商業體系裡是十分致命且無力的。”

 “這話怎麼說?”

 一個個村幹部都對趙扶光的話感興趣。

 “咱種水果的,重點不都是種植嗎?”

 “這哪裡致命無力了呢?”

 “不不不。”趙扶光搖了搖頭,娓娓解說,“一條有效的果業生產鏈不能只有種植這一個階段,也不能只有果農這一個群體,還得有分類,包裝,運輸,打樣,甚至是推廣,賦能,文化,周邊服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