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不盡 作品

第 71 章 靖難之役2(修)


徐氏紅著臉低頭稱是。

她如今還不大明白人倫之事,但馬皇后是她極敬愛的娘娘,馬皇后的話她定會好好的記在心中。

【此時,李景隆的五十萬大軍已經在路上了,而朱棣在九月一日還得到了永平(今河北盧龍)守將郭亮報告,江陰侯吳高帶遼東兵來攻。永平離北平也就400餘里。十天後,朱棣又接報,李景隆軍已到達河間,距北平350裡。

遼東兵能征善戰,倘若永平失陷,遼東兵直撲北平,南邊李景隆同時北進,勢必形成兩面夾擊,北平的形勢就很危急了。朱棣果斷決定,先援救永平,而李景隆一定會乘勢進兵攻擊北平,只要北平守住之後,待奸滅遼東兵之後,回師夾擊李景隆就能變被動為主動。】

前殿,朱元璋也對朱棣這番大膽且極具前瞻性的戰術佈置眼眸一亮,但他還是忍住了沒有大聲叫好,省得那龜兒得意忘形。

傅友德還注意到一個細節,笑吟吟地看向朱棣:“燕王的探馬不凡啊。”北平附近的任何風水草地都瞞不過他。也正因他掌握的信息及時、完成,他才能立刻做出援救永寧的判斷。

徐達沒說話。

他心緒還停留在女兒因生育而“身體出問題”這句話上。

難道女兒壽數不長……徐達心疼不已。

耿炳文卻在思索後也讚道:“燕王救永平這一招的確妙,北平為餌將李景隆吸引在城下,此時燕王救永平,目的就是要引李景隆來攻。遼東兵吳高,聽到燕王來救永平,一定會後退。這樣,燕王就可一舉解圍永平而破李景隆。”

“兵出在外,可避免坐以待困。”朱元璋也忍不住評價了一句,“堅城若是久攻不下,其師必憊,就會由強變弱。這樣老四就能以逸待勞,但北平也要一定能守住才行。”

這卻是廢話了,北平要是沒守住,永樂大帝也就不在了。

【而這一戰的關鍵便是要讓北平硬抗住五十萬大軍,因此確定了這個戰術以後,朱棣囑徐王妃與世子朱高熾守北平,只須堅守決不可輕易出戰。他們只要拖延時間,等他回來就行了!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難。

那不是一萬人,也不是五萬人,而是五十萬大軍。

歷史上很多人將北平保衛戰的功勞全加在朱高熾身上了,朱高熾雖然功不可沒,但當時北平守備軍的總指揮其實是徐王妃,朱高熾是在母親的調度下守城的:“凡部署防禦之事,受命于徐氏。”】

能讓老四如此信任,願意將後背交付的女人又怎會是凡夫俗子?朱元璋走上前拍了拍徐達的膀子:“你生了個好女兒。”

他沒意識到,
本應站在朱允炆那一邊評價整個事態的他,如今好像已經完成站在了朱棣的視角來看待整個靖難之役了。

徐達也是痛惜中帶著驕傲——這可是他閨女!

可是閨女受苦了啊!

【徐達是明初赫赫有名的大將,被徐達悉心培育長大的徐王妃雖得了“幼貞靜”的評價,又怎會沒有一點將門虎女之風呢?徐王妃作為這次北平保衛戰的精神領袖與總指揮,她手下還有足智多謀的姚廣孝、擁有豐富經驗的顧成,他們二人也為北平城的防禦和調度發揮了關鍵作用。

但終究寡不敵眾,北平哪怕是一座易守難攻的要塞,局勢仍然一度十分危急,在李景隆南軍的猛烈攻勢下,麗正門、順城門、彰義門險些被攻破,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徐氏沒有害怕退縮,她恐怕連害怕的時間都沒有,她夜以繼日,像永遠不會被打倒的銅人鐵像,在烽煙四起的北平城中急匆匆穿梭著,一個個軍令沉著冷靜地下達下去,她不僅與朱高熾及顧成等守城將官一起謀劃、部署守城各項事務,還親自號召全體守城將士誓死守城。

但北平城中的兵卒損失仍舊很大,面對兵力匱乏的局面,徐氏還發動城中將領及士兵、百姓的妻子登城作戰,給每個婦女都發一副盔甲,而她自己也不顧生命安危親自登城督戰,城中婦女在徐氏悍然無畏的帶領下,紛紛披甲上陣,武器用光了,就拋石塊、擲瓦礫,冒著攻城的巨石、火箭,拼了命與李景隆大軍展開殊死戰鬥,直到支撐到朱棣順利回師。】

仙蹟中的視頻中展現了後世排演的戲劇中李景隆大軍圍困北平那烏壓壓一=大片幾乎看不到盡頭的大軍,刀劍如雨,而不斷有巨石與火球墜落的城牆上,那些身影比男子更單薄的女子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她們滿臉血汙,卻還是不停地抵抗與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