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約

面對強敵壓境,連槍都沒有一把的佤族人民沒有懼怕。當地十七位佤族部落首領緊急商討抗英大計,沒有一個退縮,他們泣血砍指盟誓,在《佧佤十七王敬告祖國同胞書》中赫然寫道:“吾阿佤山雖地瘠民貧,亦有數千裡之地,數十萬戶之民……寧血流成河,斷不做英之奴隸,即剩一槍一弩、一婦一孺,頭顱可碎,此心不渝!”

他們還寫道:“阿祖阿公之源源相傳,守土有責,自我失之後,世相傳之,繼亦自我而不與之,上難以見冥靈之阿祖公,下更何顏於後世耶?”他們甚至擔心阿佤山被外族強佔,會愧對千年前的諸葛先生。

這份令國人無不動容、熱血沸騰的告同胞書一出,立刻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聲援,雲南其他少數民族也紛紛響應,很快成立了一支“西南邊防民眾義勇軍”與佤族人民並肩抗敵,他們熟悉地勢,就靠著最古老原始的大刀長矛、自制土·搶等武器抗擊英軍。

“橫風高弓弩,笙伴箭矢鳴。”

哪怕英軍幾發炮彈便摧毀了他們十餘座村莊,但他們仍然堅持抵抗,一共擊斃五十六名敵人,英軍沒想到他們竟然會“傷亡慘重”,沒能複製當年與印第安人的戰爭,這樣一個看著無比落後貧瘠的部落,卻讓他們都討不著好,不得不灰溜溜退回緬店。】

“好!”

各朝古人紛紛叫好。

“不畏強寇,忠義之族啊!”

【戰爭上沒討著便宜,瑛人並沒有放棄。畢竟班洪地區不僅銀礦豐富,氣候土地還很肥沃,稻穀一年三熟,瑛人對其垂涎三尺。於是發動了英緬中勘界談判,要強制認定阿佤山屬於緬店。】

“實乃強盜也!”諸葛亮生氣地一拍床板,“無-恥匪寇也!”

“稻穀一年三熟?!”秦朝,嬴政驚訝無比,他以為吳楚之地稻穀一年兩熟已經是無比肥沃了,原來還有地方一年三熟!

【面對瑛人,佤族首領不慌不忙地拿出了明朝歷代皇帝冊封佤族頭人的金印、官服,又拿出了刻在木片上的朝廷開礦准許書。阿佤山歸屬於哪一國,歷史淵源清晰可見,鐵證如山,瑛人愕然,他們沒想到這些看起來衣衫襤褸的部落,竟還珍藏著朝廷的金印官服,他們從沒忘記過自己是誰。】

明朝,朱元璋驕傲地一拍手:“沒錯,咱對西南設司撫、吐司,又設三軍民指揮使,如今西南民夷雜居,一向是我中國藩籬!”

他早就意識到了西南邊防大門的重要性,從他登基開始,便將器重的養子沐英派到了雲南,封總兵,讓沐氏世襲罔替鎮守雲南,沐英也極為驍勇善戰,一舉平定西南,有沐英治理雲南,朱元璋一點也不操心。

【故事還沒有結束。】

“什麼?那瑛人還不肯罷休嗎?”諸葛亮憤怒之極,“如此貪婪外族,妄圖永佔阿佤之野心,已大白於天下了!”

【瑛人見無法突破班洪地區,暫時退出,而再次向晚清政-府施壓。其次在這次班洪的衝突之前,積貧積弱、懼怕瑛人報復的晚清就已經同意將果敢讓與瑛人,劃入了緬店。

但幸好阿佤山所在的佤邦地區面積較大,即便是晚清也有些捨不得,又或是怕被國人戳斷脊樑,即便瑛人再三施壓,他們猶豫不決沒有鬆口,這段邊境線直到溥儀退位、大清覆滅都沒有劃定,只能說幸好大清亡得快啊!】

清朝,康雍乾:“……”

“可惡可恨!朝廷叫外族欺負到這份上!”已麻木的康熙都忍不住破口大罵,“我大清怎會有如此不肖子孫!”

雍正冷笑道:“先帝當年國庫空虛,也要組建水師,盡力收復苔灣,如今子孫後代卻非人子也!無能!再無我滿洲半分血性!”

乾隆朝,乾隆早已知道那瑛國人狼子野心了!先前他們就想佔據廣州,後來竟又圖雲南?可惡!可惡!

乾隆大怒之後,又頹敗跌坐在地。

“大小金川之戰,為穩定西南邊陲,我大清死了多少將士!子孫卻說送人就送人!還叫後人巴不得大清亡了!”乾隆氣得胸口都疼了。

【後來,抗小日子的戰爭爆發了,當時虢民政-府無暇顧及西南問題,瑛人趁火打劫的本性也滅有變,他們以脅迫關閉滇緬公路為手段,要求虢民政-府將班老、紹帕等佤邦地區劃入了英屬緬店。

老蔣……同意了。

世代鎮守我們種-花家南大門的佤族,為了家國拋頭顱灑熱血也不願讓外邦分毫的佤族,在瑛人的長0搶利炮下頑強抵抗的佤族,卻被自家人刀刃向內,狠狠刺了一刀。

但即便如此,佤族人民依舊不願順從瑛人,即便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不管是緬瑛哪一國威逼利誘,他們都沒有承認過當時劃定的邊界線,他們仍舊堅定自己終究有一日能迴歸祖國。

當小日子軍入侵阿佤山,佤族人民又組織了“阿佤山抗日遊擊隊”,再次舉起大刀,不顧生死衝向侵略者,以鮮血誓死捍衛家國。

後來,我軍進入西南,他們又與其他民族百姓一起,組織起千餘人的支前隊伍,給我們當嚮導、幫我們抬擔架、運輸糧草,配合戰鬥……只要能做的,從沒有二話。

他們渾身奔湧的熱血與我們那一抹飄揚的紅,似乎也從這一刻緊緊交織在了一起。】

明洪武年間,少年朱棣聽得雙眼通紅,又難過又悲憤:“自古忠臣義士皆非亡於外族,而是倒在自家人手裡!曾經岳飛是如此!日後的阿佤也是如此!真是氣煞人也!”

【等我們終於趕跑了壞人,緬也脫離了瑛人控制獨立,新中華成立後,佤族人民無不歡慶,當時緬方面多次找班老、塔田的頭人聯絡,送糧食送禮,他們只有一句話:“我們死活不歸緬。”

後來,我們的軍隊因為要去別的地方剿匪,要暫時撤出班老,佤族人民頓時擔驚受怕,他們生怕國家不要他們了,於是頭人又召集起來商量,決定聯名給咱們管理員寫信,這就是那封著名又感人的信。】

宋朝,李清照聽得眼淚橫流,當年的大宋君臣若有如此志氣,若也能如此團結一致,又怎會被欺辱得要亡了國?

她默默擦乾眼淚,也蘸了濃墨,鋪紙提筆,朝廷無能,宋人百姓卻並非也通通沒有血性,他也該如佤人一般,團結抗敵!

她眼含熱淚,揮筆寫下告大宋十萬萬同胞書!

【在給管理員的信中,他們質樸又真誠地寫道:“以前勘測國界時,外國官曾送來東西給我們,我們沒有接受,瑛人就打我們。”,“班老人民的心是永遠不變的”,“如不要班老了,也請回信告知。”

管理員知道以後,非常重視,立刻給他們回信,其實種-花家成立後的第一天就開始了與緬商談邊界問題,當初被虢軍隨意放棄的地方,我們艱難努力多次談判,花了11年才拿回來,總算沒有辜負佤族同胞的一片拳拳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