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去

他話音未落呢,就聽林菱接著說:

[不過我記得我爺爺跟我講過一個典故,說是世界上最早的蜂窩煤雛形,就誕生自2000多年

的西漢漢武帝時期,好像是河南一家漢代冶鐵遺址裡出土的,他們已經會在煤炭裡摻黃土,還用模具做成餅狀,還能成批量製造,除了沒挖洞,其他都差不多。]劉徹:“....””

原來他本來就有嗎!他怎麼不知道??

於是立刻改口:“即刻命河南郡鐵官長入長安拜謁!”

有此等好東西怎的沒有獻上來!

秦朝,嬴政也分外欣喜一一既然漢武朝便出現了這樣的煤餅,說明製作並非難事,大秦也能造!他即刻命刀筆吏將記錄了蜂窩煤配方、圖樣的竹簡送到了火匠手中,命其全心制煤。而後面的朝代對煤炭的利用已非常成熟,因此看到林菱那蜂窩煤,都不用林菱再多介紹,被皇帝們找來的工匠都恍然大悟一一直接做個帶十二個孔洞的煤餅模具,將配置好的溼泥煤團放進去按壓成形,再晾曬幾日不就得了?還有林菱灶臺裡內嵌的蜂窩煤爐子也不錯,後人似乎又是用鋼

做的爐子,但他們可

以用便宜的陶土燒製一模一樣的!

簡單易得,又能節省煤炭,於是紛紛下旨推行。

古人們對蜂窩煤感興趣的時候,林菱已經把面線糊的配料都切好了,加了海蠣香菇等配料的湯汁也熬好了,將面線碾碎放入沸湯中,再調上澱粉,加了鹽、胡椒粉、芹菜,沒一會兒就好了。唐朝,李世民看到林菱隨手打開裝胡椒粉的蓋子,撒下一把胡椒粉的時候,也不禁感嘆:“後人不僅人人都吃得起雪鹽,連昂貴的胡椒也比尋常啊,真是

是物質富

堯之盛世!”

唐朝的胡椒十分金貴,非達官貴人不能食。

林菱把面線糊端上餐桌,油條也切成一段一段盛在不鏽鋼盤子裡,裝好後就到樓上去叫爺爺起來,然後還跑去隔壁叫五叔爺爺過來吃早飯。林爺爺洗漱完下樓,五叔爺爺也推著他鼓鼓囊囊的巨大行李箱過來了,林菱見了嚇一跳:“五叔爺爺,你咋帶那麼多東西啊?”“都是給你堂姑帶的東西,她在外面吃不到家鄉菜啊!”五叔爺爺嘿嘿一笑,將行李箱艱難放倒,拉鍊拉開,那麼大的行李箱,屬於五叔爺爺的只有三套夏天薄薄的衣服,其他都是食物。真空包裝袋裡分別裝了剛剛殺好的土雞、土鴨;一-大包平日自己都不捨得吃的紅菇、大幹貝;連夜親手包的燕皮、扁肉;用來拌麵一絕的沙茶醬....滿的都是一個老父親的愛。古人們見了也不由感慨:“都說兒行千里母擔....父也是如此啊!”

清朝,乾隆卻對那個行李箱感興趣,忙叫人畫了下來,送進宮中造辦處:

“後人在行李上裝輪子和拉桿?倒是有趣,也能給奴才們省點勁,叫造辦處的太監做上一個來瞧瞧。林菱吃完飯,約的私家車也來了。

她幫著兩個爺爺放行李,順便和直播間說

[我們要先搭車去鎮上長途車站坐大巴,到了市裡才有動車站。所以

一路上要換乘三次呢,這還不算,我們這兒去西安就算動車也得坐十三個小時,所以

我特意買了商務座,至少還能躺一下休息,不然

怕老人家受不了,這麼算一下,到西安北都晚上十點

[白鳥:哇,那一整天都得在車上了,確實辛苦。]

林菱跟著嘆氣:“沒辦法,確實距離太遠了,一千七百公里不是開玩笑的哎!不過,因為我倆爺爺都沒坐過動車,還是想帶他們體驗體驗,等我們從北京回程的時候還是坐飛機算了。”諸朝的人卻滿臉問號:?

什麼?從閩地到西安,一千七百公里,只要十三個小時?

在林菱沒有直播的那兩天,諸朝反覆看了她群發的私信,因此都因系統的

觀看時長提醒學會了如何換算後世的時間單位。

30分鐘,是兩刻鐘。

一個小時,便是半個時辰。

那如今林菱說,他們橫跨一千七百公里,竟然只要六個半時辰!!

雖然每個朝代的度量衡不大相同,但是閩地與西安這個兩個地方在哪兒終究是不會變的,於是各自稍稍換算便也知曉這“一千七百公里”在本朝是多少裡.....秦朝,嬴政也不禁有些暈眩。

“世上竟有如此神速之車架...”

若是在大秦,如此遙遠的距離不走上一年半載又怎麼可能到達呢?

先前所見的後世車輛,好似沒有那麼快速啊.....

只近距離見過林菱騎三蹦子那顛簸搖晃、轟隆隆作響的嬴政怎麼也想不到日行千里的“動車”究竟是何等模樣呢?“日行千里原來並非夢境......

漢朝,劉徹曾有效仿秦始皇率群臣前往泰山封禪的念頭,只待自己征伐匈奴有功便施行,故而早已下旨泰山極其旁邑、途徑郡縣年年修繕馳道,他對長安前往泰山要走多長的路、花費多少時日一清二楚。長安前往泰山,若換成後世那“公里”,足有八百多公里,便是日-日不停歇,日行百里,也得花費盡九十日。而後世“一千七百公里”,只需要六個半時辰!

劉徹早膳用得都不香了:他想立即看到那日行千里的動車!

唐朝,作為一個征戰半生的戰神皇帝,李世民對這個距離更有感觸,他打過不少“速戰”,也指揮過不少急行軍的戰役,距離最近的便是他正月命奇兵,冒著嚴寒從馬邑(山西朔州

直奔惡陽嶺,打得東突

進擊定襄(山西忻州)攻入城內

馬邑離定賽145公里,李靖率軍馳如閃電片刻不歇

耗費了五個時辰!

而李靖手下的精銳騎兵t

幾乎是大唐手裡最快的兵種了。

而後世日常出行便已能達到一日千......

那他們的戰爭又該有多麼的快!

李世民神色嚴肅了起來。

宋朝,最激動的人卻是趙光義。

他先前便對後世的各類車輛都頗感興趣,如今知曉竟然還有更快的車,頓時心馳神往,恨不能親眼睹之、親身乘坐。“真不知那是何神物啊!”趙光義對埋頭批閱奏摺的趙匡胤感嘆,又為自家兄長的平淡而奇異,“官家為何不奇?”趙匡胤只笑了笑:“如此神物不得朕所用,又何必驚奇?何況林小娘子必會帶吾等領略那動車之神奇,稍安勿躁便是。作為與李世民一般戎馬半生的皇帝,趙匡胤也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他腦中也將這時速估計了一遍,卻格外冷靜:就是遼人的騎兵也達不到這樣的急速,他們連林小娘子的三輪車都造不出來,何談如此神物?既然無法肖想,也不必激動了。

他的心就像漸漸熄滅的蜂窩煤一

一蜂窩煤倒很好!

明洪武年間。

朱元璋卻震驚地想:“林姑娘竟然還嫌這動車時間太長?”

若是給咱一輛動車,咱從南京出發攻打北元,朝發夕至,咱甚至能追著北元打過那羅剎國的都城去!朱棣更眼饞那飛機了:“爹,因為後世乘風而起的飛機比那動車還更快!您沒聽天靈靈地林林姑娘說嘛,她覺著一連坐六個時辰的車太辛苦,回頭要坐飛機回家呢!”朱元璋聽了不由嘀嘀咕咕:“實在嬌氣。”

六個時辰又什麼好抱怨的!咱一路乞討的時候,可是憑著一雙腳從鳳陽一路走到山東!而且每到一處都是餓殍遍野,他不僅連個能落腳的地兒都沒有,還忍飢挨餓,好不容易在皇覺寺落腳,黃河卻又決了堤!元廷徵調了數萬民夫挖河道,卻不給民夫吃飯,累死了人就地掩埋,民怨沸騰,起義的星火瞬間燎原。看到那麼多民不聊生的痛苦,當時年輕的朱元璋也會感到膽寒與心戚,因此他的夢想就是能一輩子當安生的和尚,誰知他收到了湯和邀請他一塊兒造-反的信。朱元璋本來也不想去造-反,誰知,不知哪個該死的禿驢去元人的官府告發了他,他不得不跟著湯和起義,又是一路顛沛流離、生死難料。就是當了皇帝,他也不忘過往,時時放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