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825章 人心已亂2

 前面幾件事,之所以民間反對曹承嗣的人少,是因為曹承嗣做的手尾比較乾淨,將自己摘了個乾乾淨淨,但這件事他再怎麼處理,也不可能處理乾淨。

 醜惡的嘴臉可謂是徹底的暴露了出來,那些心懷正義的士子爆發了,在長安的街頭巷尾以及書院中大肆批評著曹承嗣。

 剛剛成為皇帝的曹承嗣,坐在皇位上,他的臉上滿滿都是志得意滿,感覺自己已經徹底走到了人生巔峰,這麼多年的夙願,終於在此刻,算是完結,竟然頗有一種死而無怨的感覺。

 他很快就收斂心神,他不僅僅要成為魏國的皇帝,還要成為整個天下的皇帝,而後他就得知了正在長安街頭巷尾所傳來的消息,頓時暴怒。

 一道旨意從皇宮中傳出,這是曹承嗣的第一道旨意,卻不是大赦的聖旨,而是一道殺戮的旨意。

 “朕曾經聽聞自古以來,臣民總是尊敬的對君王去言語,於是君王得以仁愛的對待他的子民。

 但是現在朕所見到的卻是什麼呢?

 臣民在批評他們的君王,用那尖酸刻薄的言語,這難道是人所能夠忍受的嗎?

 朕想要成為一個仁慈的帝王,但是卻有許多人的不願意,他們逼迫著朕去發怒。

 朕要在這裡告訴魏國的臣民,朕不能忍受那些腐儒的言語,他們在那裡造謠中傷朕的品德。

 朕知道有人用孟子的話來批評朕,朕知道有人用墨子的話來指責朕,朕知道有人用洛孔二聖的言語來告誡朕。

 用所謂聖人的言語來詆譭朕的聖明,這是蒼天也不能忍受的,這是聖人的悲哀。

 唯有用最嚴厲的懲罰去告誡這些人,就這樣,曉諭所有的人。”

 伴隨著這道聖旨一起下發的,是無數的官差從皇宮以及官府中走出,然後將那些在街頭巷尾談論的士人抓起來。

 如今天下的讀書人是很多的,在先漢時期,太學中的讀書人就已經過萬,幾乎每一個國家中,都有大量的讀書人聚集在京城中,魏國也不例外,這些讀書人一抓就是上千人。

 這幅場景幾乎瞬間就讓人想到了秦朝時期的焚書坑儒,或者說焚書坑儒在這件事面前都是小事情,因為秦朝的孟儒並沒有那麼多。

 在無數人的咒罵下,這些士人被抓,然後死在監牢之中,幾乎每天都有人在監牢中死去,因為曹承嗣堅持認為這一定是有人在背後指使。

 他的想法不算是錯,但卻不可能找得到真正的主使者,就如同那些曾經反對他的臣子,其中有許多的清正之臣,是因為心中的道義而出聲的。

 這天下有無數的士子,又怎麼可能沒有一些心懷正義的人呢?

 洛氏離開了數十上百年,這麼長的時間對一個國家王朝來說,已經能夠變化的很快,但對於一個學術思想來說,還產生不了很多變化。

 學術思想的變化是緩慢的。

 在洛氏離開後,整個社會在墮落,但是學術還未曾墮落,於是出現了很多不合時宜的人,這些人還停留在上個時代中。

 那些直面曹承嗣的大臣死光了,現在輪到這些曾經見不到曹承嗣的魏國士子了。

 那些出身孟儒的士子,那些僅存的最後的黃老學子,那些已經幾乎不曾在政壇上發表意見的墨家學子,還有許多清正的儒生。

 在這一輪的風暴中,幾乎是首當其衝,直接面對了曹承嗣。

 雙方的對面,就彷彿像是兩個時代的碰撞。

 曾經出現過曹承嗣這樣的帝王,但他們最後都很快就被轟下了臺,比如漢戾帝,就連實行黨錮之禍的漢靈帝,也沒有敢於大規模的去殺士人,他所殺死的士人一共只有數百個。

 而且那些人是出現在名單上的。

 但曹承嗣不是如此,他完全是按照學派在殺,但凡是學習孟儒等幾種經典的,又在長安城參加過集會,就全部都要殺死。

 “魏國的國祚不會長久了。”

 “做下這種人神共憤之事魏國將要滅亡了。”

 “昏君啊昏君,我要看著你死去。”

 無數的咒罵在長安城中響起,即便是聽者也只感心有慼慼焉。

 但長安城並沒有陷入混亂中,因為曹承嗣嚴格的控制著街頭巷尾,讓這些哀嚎在牢獄中響起。

 “將他們的舌頭拔出來,將他們的牙齒打落,將他們的手腳砍下,這是詛咒一位皇者的代價。

 無論發生什麼,朕都將正面去面對,就算是狂風暴雨,你們這些悖逆之輩,絕不能動搖朕的堅持。”

 曹承嗣冷酷的下令,向整座長安城宣告著自己的堅強意志,沒有任何的言語能夠動搖他堅強的內心。

 這種毫不悔改的態度,讓人只覺膽寒,諂媚的小人很快就圍繞在曹承嗣身邊,這世上總有一些人擁有挺直的脊樑,曹承嗣選擇將他們全部打斷。

 他讀過許多的歷史,那些皇帝總是放過那些敢於進諫的臣子,於是那些臣子得以揚名,而皇帝則成為反面的典型,他絕不讓人藉著自己成名,那些所謂勸諫的人,他會讓他們都在悽慘中死去,等到那些人死完,也就不會再有人反對他了。

 長安城中飄著淡淡的血腥味道,一具具被草蓆所裹的屍體從牢獄中被運出來,隱隱有血從推車上滴下,這些屍體全部被扔到長安城外二十里的亂葬崗上。

 那裡終日有豺狼野鼠出沒,這些屍體終將會成為一具被啃噬殆盡的白骨。

 一具又一具長安城的百姓從驚詫到麻木,沒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死在了牢獄中,也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些人的名字。

 無論生前如何,只不過是一具草蓆一裹,然後死無葬身之地罷了。

 會不會有人後悔呢?

 一定會有的。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不是常人所敢踏入。

 但會不會有人不後悔呢?

 即便是重來一次,也依舊會如此呢?

 會的。

 這世上就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心中懷著光,這些人單槍匹馬自然是照不開那沉重的黑暗。

 但當這些人聚合在一起時,就會將光播散在整個天下。

 這些人在死前,許多人都在懷念洛氏吧,那個在過去一千四百年,始終帶領著天下持光之人向前的家族。

 回來吧。

 ————

 曹承嗣陰使宦官鴆殺魏帝,又淫太后,殺朝臣數十,以奪大位,實奸人惡賊,人神所共憤也。——《魏國遺事燕太史著

 ————

 曹承嗣暗通宮闈,魏帝病篤,承嗣進藥,致魏帝崩,承嗣迫太后屈,又殺忠正百有餘人,魏人皆掩面泣。——《魏丑年宮變記梁王獻之記

 ————

 承嗣陰鷙,頗肖其祖,魏武迫漢聲,承嗣弒魏帝,屠戮長安,死傷數萬,真承先之德也。——《魏賊列傳季漢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