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817章 慕容恪和慕容垂

 慕容恪前面說的很清楚,他還是有些明白的,無非就是他的兄長權力太大,甚至都能夠換皇帝,自己又是兄長的親弟弟,於是有人擔心。

 但母親這方面,他不懂。

 慕容恪解釋道:“我們母親本就是渤海高氏的支系,這些年因為我們兄弟的顯貴,於是渤海高氏就將母親認了回去。

 母親為了讓我們兄弟二人有母族的助力也非常樂意,這些年為兄麾下的那些士族都是和高氏有關係的,否則那些士族高門哪裡有那麼容易願意奉為兄為主呢?

 這些事情落在皇帝的眼裡,就有些不太好了,我大燕一直以來對士族都帶著排斥,直到現在還沒有太多的高門大閥進入真正的高層。”

 慕容垂有些疑惑道:“我大燕以弓馬打天下,為什麼要和那些士族合作,我們可以自己讀書,讓自己的子弟得到富貴啊。”

 慕容恪聞言沒好氣道:“萬萬不可有這種想法,大燕子弟自然是要讀書的,但士族一定要用。

 你記住想要奪取天下,最重要的就是團結所有能夠團結的人,讓自己的朋友變得越來越多,讓敵人的朋友越來越少,這就是聖人說的得道者多助的道理,得道不重要,多助才重要,多助自然就得道。

 現在我大燕只有幽州、幷州、半個冀州,現在的官員還能夠治理,如果我大燕吞併了河東以及關中後,難道還能夠用刀子去每一個村子、每一個鎮子裡面逼著那些老百姓交稅嗎?

 難道你要讓那些只知道殺人的士卒去管理地方嗎?

 只有讓士族去管理,我們才能夠從每一個百姓身上把稅收上來,不交稅的百姓,那是我們的百姓嗎?

 一個王朝國家的強大,不是廣袤的土地,不是那荒無人煙的土地,而是生存在土地上的一戶戶百姓,一戶戶能夠交稅的百姓,沒有士族幫忙治理,那些百姓就不是百姓,而是會白白浪費錢糧的無底洞。

 萬萬不可輕視士族,你記住了嗎?”

 慕容垂從來沒有見過慕容恪這幅模樣,連忙點頭道:“兄長,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要尊重讀書人,要尊重士族。”

 慕容恪拍拍他的肩膀道:“倒不是讓你低聲下氣,這大燕終究是我慕容氏的,他們不過是給我們做事的,做得好了就賞賜,做的不好,無論是殺,還是懲罰,都由我們來決定,這是一種合作的關係,當然是由我們主導的合作。

 只要給予這些士族想要的,就可以了。

 這些士族威脅不到我們,真正會威脅到我們的還是皇室內部的傾軋,這才是要命的東西啊。

 因為莫須有的東西去懷疑本來忠誠的宗親,實在是太過於荒謬,但這就是皇帝的思維啊,無可奈何,你要小心一些,我會護著你,不會讓你遭受無妄之災的。”

 慕容垂只覺頗為晦氣,自己還什麼都沒做,結果就被懷疑了,這讓他立刻就明白了伴君如伴虎這句話,果然先賢說過的每一句話都是有道理的,只是看什麼時候能夠遇到這些話的應用時刻。

 慕容垂有些垂頭喪氣的問道:“兄長,那我還能和你去河東嗎?若是我再在河東立下什麼功勞,那可怎麼辦?太后會不會更加的懷疑我。”

 慕容垂畢竟還是個十三四歲的少年,他這話自然是有些賭氣的心理,若不是慕容恪在這裡,他甚至都能直接去找太后對峙。

 慕容恪沉聲道:“自然是要去的,不僅僅要去,我還要你好好學習,以後成為我大燕的戰神,你有這方面的天賦,我就絕對不會埋沒你。

 現在我活著還能庇護你,足夠保護著你成長起來,我也不比你大幾歲,只要有我在,我就能一直護著你以後我在朝中主持政務,你在外領兵打仗,我們兄弟二人,一起支撐燕國。”

 慕容恪的這番話立刻讓慕容垂又興奮起來。

 “是啊,兄長你就比我大幾歲,有兄長在,沒人能傷的了我,那我好好學,爭取儘快能夠代替兄長在外出徵,替兄長分擔一些壓力。”

 慕容恪的確是相當累治理政務本就是相當耗費精神的事情,他還要親自主持戰爭,這又是一項頗為消耗人的事情,兩件事情迭加在一起,慕容恪甚至有嘔血的時候。

 若是慕容垂成長起來,能替他分擔對外征戰的事情,他能輕鬆許多,或許就連壽命都能長一些。

 ……

 慕容恪進了燕國的皇宮,他自然是經常來這裡的,皇帝今年已經十二歲,算是初步脫離了什麼都不懂的年紀,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太后是個頗有些強勢的女人,對慕容恪是有不滿的,曾經有人想要挑撥她和慕容恪的關係,最後是皇帝相信慕容恪,才算是攔住了太后動手。

 不過這些年隨著慕容恪威勢愈隆,太后對慕容恪的不滿或許是消失了,在魏國這件事之前,再也沒有說過什麼話。

 慕容恪依舊恭恭敬敬的給皇帝和太后行禮。

 皇帝依舊帶著些許稚氣略微有些尖的聲音響起,“叔父,此番進宮可是有要事來稟報嗎?”

 太后在皇帝之後問道:“太原王,予前次所講之事,為何不見前來稟報,魏國之事,太過惡劣,我大燕之中絕不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你要好好查探諸王以及宗親,絕不能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身居高位,不要徇私,辜負陛下的信任。”

 慕容恪先是向皇帝道:“陛下,臣此番進宮是為了向您彙報河東政事,在第三次河東之戰結束後,臣就一直在準備第四次河東之戰,如今各種準備都已經完成,只等一聲令下,我大燕兒郎就會為陛下您奪取河東郡,進而攻進關中了。”

 皇帝對此有什麼意義自然是不懂的,但聽到打仗還是知道這是大事,於是道:“那就全權交給叔父,朕就在宮中等到大軍凱旋的消息。”

 慕容恪又向太后施禮道:“太后,臣已經按照您的要求開始排查宗親,暫時沒有發現什麼不妥之處,或許是因為魏國曹氏本就有混亂之局,於是才有今日之禍,我慕容氏則多是優秀之人,所以不曾見,臣會繼續查探,若是有什麼發現,定會第一時間稟報太后知曉。”

 太后當然知道這麼查是查不出來什麼的,她的目的本來也不是如此,於是緊接著說道:“天下之重,首在陰陽協和,朝廷之治,亦如此,宗親過重,於國無利,魏國殷鑑不遠,予以為,應當多拔擢親近之人,共掌機要,太原王要用心啊,如此多的大才不能用,這是你的過錯。”

 這就是太后要讓慕容恪提拔除了宗親外的人才,只有慕容恪這種身份的人,才能做這件事,他聞言連忙下拜道:“臣遵命。”

 ————

 慕容氏自造極以來,稱尊東夏,其子孫俱英朗雄傑,發在童孺,天之所興,其誰廢之!——《北史·燕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