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802章 寒風悽雪眾前行!

 ……

 決戰?

 再次聚在一起的諸國統帥都極度驚訝,慕容承光一言不發,極其擅長武事的蕭衍驚道:“公子,昔年漢孝武皇帝時,與匈奴之戰,綿延十數年,我軍入草原不過兩三載,如何能速勝之?

 寒冬大危,不若依照往年之舊例,退至邊境諸城修整,來年春暖花開日,草原雪融時,再來一戰。”

 蕭衍之言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認可,冬天的草原實在是過於危險,大軍進入草原本就危險,行軍中多有死傷,若是在冬季進入,凍死或者凍斃的人不知道會有多少,若是保暖不及時,能大戰的士卒,有三成都算是不錯。

 洛呈之環視帳中眾人一週,而後緩緩道:“梁皇陛下所言,呈之自然知曉,但呈之有一言,還請諸位一聽。

 自我諸夏聯軍進入草原以來,尤以第一年損失為大,戰兵、輔兵、民夫死者,超過了五十萬人,這麼大的損失,換來了胡人三十萬的傷亡,其中有我洛氏所殺的將近二十萬人。

 第二年,我聯軍又傷亡了二十萬餘人,其中多數為輔兵和民夫,胡人所傷亡的也有十幾萬。

 第三年,我聯軍在草原上,不是因為戰爭而死的人就有數萬,而胡人的損失卻越發的少,因為他們開始躲著我們,而後偷襲我們。

 為何如此?

 我中原有數千萬的人口,胡人傷亡不起,但我中原可以。

 這三年的時間,胡人的強大,想必諸位都已經知曉。

 若不是我中原人口眾多,是不可能撐得住如今這麼大損失的。

 若是之後胡人不斷遠遁,就在草原上與我軍周旋,我們又該要如何做呢?

 寒冬時出擊,的確危險,但這正是胡人所想不到的。

 在寒冬時,他們會將牲畜集合起來,只在那幾個較為溫暖的地方生活,我們只要選在降雪之日,奇襲而至,胡人必亡。

 若是能一戰功成,豈不是勝過往後數年之苦?

 我認為付出任何代價都是值得的!”

 洛呈之的言語使眾人皆沉思起來,慕容承光緩緩說道:“諸位,朕不知道你們國中如何,但這三年中,在中原沒有那種波及天下十三州的大災荒,這是不常見的,如果現在中原出現大災,該要如何?

 速戰速決,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慕容承光的話瞬間擊中了眾人的死穴。

 天災!

 一個王朝國家最害怕的東西,政治再清明,君臣再有能力,面對無解的天災也沒用。

 如果中原真的有天災,缺糧的話,那征討胡人勢必要受到極大的影響。

 但洛水之誓在前!

 一念至此,眾人皆立刻贊同冬季出兵。

 洛呈之和慕容承光對視一眼,皆暗自點頭,而後洛呈之又道:“諸位陛下,將軍,我洛氏嫡子洛珈藍及其妻子趙瓔珞所率領的西域殺胡軍,將會同步配合我們,如今西域中戰火極盛,大部胡人都被拖在其間,殺胡軍已經漸漸阻擋住胡人攻勢,奪取了許多城池,若是胡人想要撤退入西域的話,他們會在西域阻擊胡人軍隊。”

 西域!

 中原和草原大戰的勝負手所在,雙方都有大量的軍隊佈置在西域。

 既然如此,眾人各自對視幾眼,殺意逐漸於帳中瀰漫,諸夏最頂級的貴族們,已經團結意志,要對胡人發動決死的進攻。

 這場戰爭,不僅僅是為了簡簡單單的突襲王庭得勝,若只是為了突襲王庭,只要揀選精銳就可以,此戰之所以要率領這麼多的大軍前往,是為了要徹底將草原胡人超過車輪的全部滅掉,小孩和女人全部帶走。

 如同當年漢軍滅匈奴一樣,讓鮮卑這個名字中代表胡人的那一部分徹底消失,以後只有燕國中有從大鮮卑山中走出的人。

 燕國將成為大鮮卑山血脈的唯一繼承人。

 這是洛呈之和慕容承光商議後的結果,這是諸夏對胡人的宣言。

 …… 西域之中,殺胡軍的旗幟飄得到處都是,在如今的西域,殺胡軍是所有反抗鮮卑人統治的旗幟所在。

 洛珈藍和趙瓔珞依偎在一起,本該曖昧多情的場景,卻因為二人的言語而被破壞殆盡,即便是在床上,二人所談的也永遠都是政治和軍事。

 “夫人,如今我大軍規模愈發壯大,如今胡人大軍的進攻愈發無力,為夫認為,應當是我軍反攻之時,越過天山,將胡人趕回草原,然後和中原諸國的軍隊一起,在草原上殲滅他們!”

 趙瓔珞坐起身來,錦被滑落,露出她光潔的肌膚,白皙耀眼,在洛珈藍疑惑的眼神中,趙瓔珞振奮道:“夫君,中原要發動大決戰,我西域也該決戰了,重新發下告西域萬民書,以神聖的名義將我殺胡軍的名位抬起來。

 做好準備只待勝利!”

 洛珈藍如何不知道趙瓔珞話中所言,這是要將整個西域的所有武裝力量,所有的義軍以及諸國軍隊,都以大決戰的名義整合起來,趙瓔珞已經準備在戰後登基為整個西域的女皇了。

 ……

 遼闊的草原上,鮮卑貴族幾乎沒有人是帶著笑意的。

 從遼東大鮮卑山西進以來,鮮卑貴族從來沒有遭遇過這麼重大的挫折,憑藉著極其強大的族群戰士和先進的文明體制,一路砍瓜切菜一般的統一了草原,而後又攻佔了西域。

 雖然單于死在了西域,但問題不大,在族中還有無數的英雄豪傑,代替單于不是難事。

 但分裂的中原諸國,陡然團結在一起,進攻草原,原本以為是個笑話,但沒想到啊,大夏竟然損失慘重!

 雖然中原的損失更加嚴重,但中原家大業大,遠勝大夏,同樣的損失,中原能夠承受得起,大夏卻承受不起啊。

 望著那漸漸寒冷的氣候,原來應當憂慮的單于,竟然微微鬆了一口氣,對左右的貴族道:“氣候寒冷,這群發瘋的漢人,該是時候退回中原了,戰爭又告一段落了。”

 是的。

 對鮮卑人來說,現在的漢人就是在發瘋。

 那麼大的傷亡,那麼大的戰爭抽調,現在的中原,不知道有多少人戴孝,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承受沉重的兵役,若不是之前有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根本就撐不住這麼龐大的戰爭支出。

 為什麼慕容承光一說大災荒,眾人立刻就同意了冬天進攻?

 因為現在諸國中的糧食,都應付不了大災荒的來臨,越往後推,就越不可能應付。

 二三十萬的軍隊聚在草原上,每日的糧草消耗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地獄一些,士卒來到戰場,立刻和胡人同歸於盡,或許是最經濟的做法。

 鮮卑貴族是一群漢化程度相當深的人,對中原的情況稱得上了解,畢竟當初矇騙魏國的時候,相當的順暢,可想而知這些人對中原有多瞭解。

 正是瞭解這種情況,他們才奇怪為什麼中原還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起義,這相當的不合理。

 他們又如何知道。

 洛水之誓雖然是幾個皇帝所立誓,但征討胡人是極其少見的齊齊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