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140章 秦國背刺,齊魏終結

 唯一需要憂慮的就是齊國,齊國本就聲望卓著,若是擊敗了魏國,韓國定然俯首,再加上吳國,東方最肥沃的土地幾乎就全部落在了齊國的手中。”

 秦國現在和齊國還算是一同削弱魏國的盟友關係,但是秦國的戰略眼光很是長遠,齊國還在打生打死,他已經開始考慮搞齊國了。

 衛鞅沉吟道:“國君,臣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洛國對齊國的這一次興起,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呢?

 齊國對周天子又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呢?

 難道還是要扶保周王室嗎?

 若是齊國依舊尊奉周天子的話,洛國就一定會在暗中給予齊國幫助。

 金銀糧帛、刀槍劍戟,這些洛國暫時用不上,但是卻足以盛國。

 周王室的存在,對秦國不是好事。”

 洛國!

 秦伯心中一沉,隨著周王室的聲勢江河日下,各國君主心中紛紛生出了取而代之的想法,現在想要問鼎的已經不僅僅是楚國一家。

 但是限於傳統的強大力量,還沒有誰敢直接提出來,這就是韓國悍然攻擊王室引起巨大轟動的原因。

 洛國的存在已經成為了承天受命的阻礙,在所有人的眼中,打落邦周的天命,洛國是一定會拼命的!

 洛國現在沒太大反應,一是因為力量的衰弱,二是因為周王室畢竟還在洛邑城中。

 素王畢竟還是列國的主祭,現在列國君主雖然屢有僭越,但即便是楚王也從未說過自己是承天受命的天子。

 衛鞅見眾人沉思便說道:“若是齊國戰勝,便要為齊國上尊號,並且脅迫趙魏韓等國一同為齊國上尊號,徹底撕裂洛國和齊國之間的關係。

 這就像是上高樓一般,要一階一階的向上走,若是想要一步登天,只會落得個身死的下場。

 況且齊國從公室到卿士,整日幻想著恢復桓公霸業。

 昔年齊桓公都已經得方伯之位,加賜九錫,位列公爵了,齊國君臣難道會不想要更進一步嗎?” !!!

 所有人都不禁為衛鞅的話而震驚,就連秦伯都沒想到衛鞅會提出這麼激進的想法,但轉念一想,這想法又不用在自己的身上,真是妙極了。

 於是欣然說道:“衛相真是能輔佐聖王的大才啊,有您在,秦國難道會不興盛嗎?”

 於是群臣便開始圍繞著河西之地的爭奪開始佈置,一旦魏國和齊國開始大規模接戰,立刻就進攻河西。

 至於之前簽署的和議和盟約?

 當年魏國佬背刺老秦人的時候,可沒提什麼和議和盟約,這就叫報應不爽。

 韓國的國土上,無數的軍隊在調動。

 魏國和齊國之間的決戰,基本上湊齊了幾個要素,魏國糧草匱乏,急於打一場大會戰,並且對齊國糧道的壓迫愈發的重。

 實際上一場戰爭打個幾年,尤其是雙方君臣還不算是昏庸的階段,想要留下什麼秘密是極難的。

 雙方基本上都是明牌在打,就看誰更能扛,就看誰能在關鍵的決策上堅持到最後。

 魏國之所以敢在糧草匱乏的情況之下和齊國決戰,是因為魏國知道,齊國國中或許還有糧草,但是齊國的大營之中是沒有的!

 換句話說,齊國現在大概率比魏國更缺糧。

 因為魏國截獲了齊國糧草到達的準確時間,在付出了大量的傷亡之後,成功的將足以供給十萬精銳吃一個月的糧草燒了個一乾二淨。

 齊國即便是還能從齊國之中調集糧草,那也是之後的事情了,更不要說韓國,現在的韓國到處都是餓殍和屍骨,連年的大戰發生在韓國的國土之中,哪裡還能產出那麼多的糧食。

 之後的戰況更是印證了魏國的猜測,在一場三四萬人的遭遇戰之中,齊國僅僅堅持了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就敗退而走,這讓魏將喜形於色,“齊國軍隊臉上明顯有飢色,他們的確是斷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