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拾月 作品

第78章 逃過一劫

 小時候每到過年或者春節過後爸媽都會去外公外婆家幫忙,冬天挖冬筍,那會外婆讓爸媽自己去竹林挖冬筍,挖好的冬筍賣了換錢,貼補家用,自然爸媽都沒在家,我們姐弟們就自給自足,奶奶在家稍微照看一下就好。 

 從小的家庭環境下,我們獨立的很早,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會自己做飯,自己做農活,自己挑水,餵豬,家裡的大小事都可以打理得很好了,自然爸媽離開家一段時間也是放心了,因為奶奶也在邊上,可以稍微照看一下。 

 冬天的晚上很冷,小時候畢竟都還是孩子,自然玩心比較重,中午忘記了換煤球了,說起煤球,還有個小故事,那會我們村裡,爸媽為了節省時間,每天不用耗費太多的時候在燒柴火上面,也為了家裡做飯,炒菜更方便,所以我們家成了全村第一個買煤爐的人,也是第一個燒煤的人。 

 第一次見煤球,黑乎乎的,好像依稀記得一個煤球裡面有十個孔,記得第一次把煤買回來,不太會燒,還是找的爺爺過來指點,因為爺爺是那會廠裡的職工,屬於工人,自然對新鮮事物接觸過。自然對燒煤有些瞭解的,家人商量後一致同意,先用木炭把煤燃好,然後煤裡面對著孔加上三個煤球,三個煤球都孔對齊。 

 在煤爐灶的右邊有個鋁皮的蓋子,我們把蓋子拿開,裡面放滿冷水,這樣只要煤燒燃了,邊上的水,水溫就會上來,然後家裡就可以隨時有熱水用了。再也不用大冬天洗冷水,手長凍了,無論想什麼時候洗澡都可以了。 

 也方便了我平時做飯炒菜了,由於煤火爐不高,我們下面稍微架起來一點點,坐在凳子上都可以炒菜了,不用像原來了,自己沒有柴火灶高,然後小時候炒菜都是自己搬個凳子,自己現在凳子上面炒菜,做飯,小時候鄰居開玩笑都說,“夏家閨女真能幹,人還沒有灶臺高,就會炒菜做飯了。” 

 爸媽沒在家的日子,我們都自己自給自足,記得有天晚上,外面的風呼呼得颳著,我們在廚房寫作業,天太冷了,家裡的煤火滅了,我們也是早上做完早餐,中午忘記換煤了,也可能是煤下面的三個孔沒有關好,自然晚上整個煤都是黑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