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小子 作品

第12章 打邊爐

 有了兩位朝廷三品大員的支持,張恪自然大為高興。不過,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凡事謀定而後動,張恪覺得此事還需要再好好仔細地謀劃一番,力求穩妥的。不過,對於玉米之事,張恪並不打算藏著掖著,無論海貿之事能不能成,什麼時候能成,都是要儘快將其推廣開來種植的。於是,他道:“我已從紅民人那裡運回來幾百斤玉米了,煩請蘇城主儘快安排人去那些大船上將其運上岸來。另外,紅民國使團中還有幾個懂得玉米種植的,須要好好對他們予以籠絡。畢竟如何留種,育種及後續的種植還需要他們的指導。”蘇沐聞言,不敢耽擱,急匆匆地去安排,此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自然也是極為的上心。 

 周勃對此自然也是極為重視的,此時的他已經在腦海中構思著如何寫奏疏將此事上呈皇帝朝堂。諸事交待完畢,眼見老師已坐到案後開始書寫奏疏,張恪便起身告辭。正沉思著的周勃,只是下意識地點了點頭,不過在張恪剛走到門口時,周勃倒是又勉勵了一句:“恪兒,你能將此物帶回來,可見心中是裝著百姓生計和社稷福祉的,為師很是欣慰。”張恪聞言,又轉頭對老師躬了躬身,方才返身離開。 

 出了城主府,張恪便僱了輛馬車,往城外的鶴園而去。怎料下了馬車,走進了鶴園,裡面卻是空無一人。找了一圈後,終於在桌子上找到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 

 公子,我們等了一下午,你都沒有回來。如今我們已去往礬樓看《竇娥冤》的演出了。因不知你幾時會回來,家裡又沒有人,所以未敢生火造飯。你若回來,東廚備有諸多食材,公子可自行下廚或者來礬樓尋我們。 

 ——哈尼 

 看到這張紙條,張恪趕緊追出門去,奈何那輛馬車早已遠去,張恪喊了幾嗓子後,見其始終不曾停下,便只好放棄,目送著馬車消失在視野中,張恪返身回到屋內。唉,明知道自己要回來,她們還跑去看演出,這《竇娥冤》看來很吸引人啊。肚子餓得直打鼓,便去到廚房,尋摸了一圈後,食材倒是很多,但一時間卻不知道要做什麼。臨時煮飯的話,還要生火啥的,自己就一個人的情況下,又覺得犯不上這般麻煩。倒也不是不會,就是懶。想了想後,便尋了個陶鍋,找了些木炭,決定還是弄個打邊爐來吃一吃好了,畢竟也好久沒吃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