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小子 作品

第14章 青龍城

 飲酒·結廬在人境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許合子拿著這首詩歌,看完後,倒是頗為欣喜。在這首詩中,境與意會,對於人與自然的統一與和諧之道,有自己的詮釋,但又說這種真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種心境,倒是和許鶴辭官歸隱,親近自然,卻能悠然自得的生活態度頗為契合。許合子看了看張恪,心忖:這個傢伙,這首詩倒是把老師的心境寫了個通透,不用問,都知道老師必然會喜歡的。只不過,以他的年紀,照道理,應該是不具有這種避世的心態的吧?想來,也只能用天才來解釋他了吧! 

 張恪見對方一直瞅著他,便笑問道:“怎麼樣?這首詩,許姑娘可還滿意?” 

 許合子點了點頭,笑道:“滿意滿意。張公子大才啊,這首詩寫盡了老師的生活態度,他必然是會喜歡的。對了,這裡是百兩紋銀,請公子收下。”說著,將一包銀子放到了他面前。 

 張恪倒是有些意外,這潤筆費倒是不少,換算一下也有兩萬塊錢了。只是幫忙寫(背)首詩,就能拿這麼多嗎?看來這姑娘,應該還挺有錢的。不過,張恪卻不打算要這錢,將那些銀子推回去後,他道:“張某對許大師的處世之道,甚為欽佩,這首詩就當做是張某送給大師的生辰賀禮了。” 

 兩人推辭了一番後,見張恪堅決不肯要,許合子才無奈作罷。隨後,又問起張恪有沒有興趣一同去拜訪許鶴。張恪此行是為了尋找木材商人汪大淵的,能不能找到,尚是兩說,因此也只能告訴對方:有公務在身,說不準有沒有空。許合子見狀,倒是給他留了個地址,請他有空的話,可自行去尋。許大師生辰在九月上旬,這段時間她會一直呆在老師家。 

 這一日,午後。經過兩天多的行船,張恪一行人終於在青龍城外碼頭靠岸。下了船後,張恪便與許合子揮手作別,在碼頭邊僱了輛馬車後,直奔城主府。人生地不熟的,此次找人,張恪決定先去走走官方的渠道,他有郭守敬給他的欽差手令,不用白不用。 

 坐在馬車上,一路觀察著這座大城的風景。青龍城的城牆自然沒有京城的高,而且與京城的磚牆不同,這裡的城牆全是用花崗岩石塊砌築而成的。因為靠海的關係,空氣中有種腥味,不過氣候上倒是宜人,如今碼頭上依然還有許多人打著赤膊。都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街上不時有牛馬車載著或是人挑著海產行走其間,叫賣不絕。入了城門,再走了半個多時辰,張恪倒是見到了聞名久矣的——礬樓。名字叫做樓,但其實卻是一大片的建築群。這裡不僅僅是礬石交易所,同時也是酒樓客棧,來這裡的不僅有經營礬石的商人,也有做其它生意的。他們在這裡面談生意拉關係,吃飯喝酒應酬,有些商人為了方便,甚至直接將房間長年包下來。據那馬車伕所說,這礬樓有時候,甚至是能夠同時招待上千客人,可謂是日進斗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