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小子 作品

第12章 海運

 張恪點頭道:“大人說的是,然而下官以為,我人朝對於海洋資源的開發其實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船太小了,只能在近海處捕撈漁獲,終究是舍大取小。大人可知,在那海外之地,有著數之不盡的大小島嶼,那上面不僅漁產極為豐富,更還有諸多物產,例如林木,香料,瓜果,野生動植物,甚至還有許多大陸之上難道一見的藥物,礦產。那些東西大多是曝露在天地間的無主之物,若能將他們帶回來,那是多麼大的一筆財富啊!” 

 郭守敬逐漸的聽明白了,他凝著眉頭道:“敬之,想去參觀造船廠,是想看看他們能不能造大船?” 

 張恪點頭道:“是啊,海上風浪大,我們的那些江船都太小了,經不起那麼大的風浪的。而且大海茫茫,若沒有大船,不能攜帶足夠的補給物資,豈非有去無回?所以,想要走向海外,必須先造出大船來。” 

 郭守敬看著他,沉聲道:“此事,恐怕不容易啊!” 

 張恪聞言,嘆了口氣。人朝立國千年,豈會沒有人看到海洋之利,但卻始終不願意走出去。這裡面,固然有造船技術,航海技術不足的原因,但根本上的原因,其實還是在意識形態上。這畢竟是個以農立國的國家,農為本的思想深入到這個國家的末梢神經裡。大家習慣了在那一畝三分地中去刨食,即使遇上天災人禍,少了收成,也不改初衷,一邊忍受貧窮饑荒,一邊反省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壞事,遭到天遣了。卻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去另闢蹊徑,走向海洋。大家寧願在陸地之上和其他種族,爭地盤搶資源,也不願意換一個方向,走向深藍之地,去攫取財富。陸地,不僅禁錮了人族的身體,也封閉了他們的思想,想要改變這種觀念,委實是不容易的。 

 此事雖難,但張恪自然不會就此放棄。思索一番後,想起前世的一句話:要致富,先修路。張恪靈光一閃:雖然這句話指的是陸地運輸,通過打通陸地的運輸通道,進而促進貿易繁榮和經濟發展。但其實,套用過來海上運輸的話,應該也是行得通的,只不過是換個說法:要致富,先造船。譬如百年前,也是隨著運河的打通,河運才開始繁榮,並帶動沿岸經濟蓬勃發展的。所以,若能照搬這種模式,造出大船,先將海運發展起來,等大家看到海運的便利,產生經濟動能後,到時候,都不用他去費什麼口舌,自然就會有人為了逐利,加入其中。假以時日,當越來越多的人被綁到這條利益鏈上,並以此為生,那個時候,走向大海,豈非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此事雖然還有諸多細節要去推敲完善,但方向卻是有了,那就可以開始推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