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 作品

第175章 天才神童狄仁傑

 長安文治學院的副院長辦公署內,杜如晦召見了一位僅入院一年的年輕少年。 

 “學生見過院長。” 

 杜如晦笑著指向一旁的椅子:“懷英吶,坐吧。” 

 “謝院長。” 

 杜如晦起身來到一旁,和少年坐在一起:“懷英啊,你的這份申請,我已經看過了。說句實話,你的資質的確不俗。但...你想要轉到軍武學院學習這件事情,我個人呢,還是希望你再考慮考慮。” 

 這位青年才俊,就是狄仁傑。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號祁溪,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出生於普通官僚地主家庭。幼年開始刻苦攻讀,專心致學。後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度支郎中、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四個月後,被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度拜相。其間,他諫阻了武則天遠征拓疆計劃,認為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整頓內政、增強國力上,他的意見得到武則天及朝中重臣魏元忠等有識之士的贊同。後為匡復唐室,冒死進諫,促使武則天下定決心,召回廬陵王李顯,並立為太子。聖歷二年(699年),升為內史。聖歷三年(700年)九月病逝。葬於白馬寺東南側。 

 狄仁傑一生剛直不阿,知人善任,為唐王朝連連舉薦德才兼備的良臣,政績頗豐,被朝野公認為“唐祚送俊之臣”,有“北斗之南一人而已”之譽。尤其在武則天執政時,以不畏權勢著稱,直言力諫,成為一代名相。享有“東方福爾摩斯”的美譽。 

 狄仁傑疑惑道:“院長,能告訴學生緣由嗎?” 

 杜如晦笑了笑:“這個呢,其實很簡單。軍武學院或許不適合你,我這麼說希望你不要介意。” 

 狄仁傑更加疑惑了:“院長,這談何而起啊?學生自認是能吃苦的人。” 

 杜如晦搖頭:“朝廷之上,能吃苦的人多了去了。軍武學院的宗旨乃是培養能夠統軍作戰的高素質將領,當然,其中也有戰將的培養方針。但,進入軍武學院,如果希望能夠有一個好的前程和更好的舞臺,毫無疑問要選擇統軍學習路線。” 

 狄仁傑恍然大悟:“院長認為學生在統軍戰略上沒有天資嗎?” 

 杜如晦端起茶杯:“雖然很難聽,但你要這麼認為,我不反對。” 

 杜如晦轉而說道:“如今的大唐軍方,軍事理念已經出現了很大的改變,與你過去了解的傳統觀念有很大的懸殊。如果你去了,哪怕你的天資卓越,也至少需要三五年才能扭轉過來,畢竟你沒有現成的統軍經驗作為底子,哪怕是如今朝廷上中央都督府內的都督們、將領們,無不是百戰老兵,都有過去的老舊戰爭經驗,以及後續聖上主導的新作戰理念,他們是直接在戰場上過渡過來的,也才有了進入中央都督府的資本和底子。” 

 杜如晦放下茶杯,給自己倒茶道:“我知道,你以聖上為仰慕的存在,追尋他走過的道路。但很遺憾,你走不了他的路。如果說你的資質是千里挑一,那聖人則是三千年來僅一人,與他齊名的唯有當朝的皇后娘娘。” 

 “今天呢,我也就當和你聊天,為你疏通一下你的想法。你也知道,我和玄齡,當初是聖上指名選擇的老師,其次就是李靖,之後的書寶也是李靖舉薦的。尋常人能夠通徹我們文武雙方一邊,就差不多要窮其一生了,但聖人的資質擺在那裡,以我們傳授的過往積累和經驗以及成果,反倒藉助這些積累走完了我們的一輩子,在這個基礎上開闢瞭如今的市場產業經濟理論。” 

 “而李靖和書寶那裡,聖人也是如此,開闢瞭如今的軍事戰略新理念,將新的晉陽炮這類火器推行軍中,從而服務產業經濟,令文武雜糅,一同助力大唐發展。” 

 “懷英吶,你追尋聖人的高度沒有錯,但有時候也要量力而行,畢竟...人生能有幾個五年?聖人追求文武並進,那是因為他的目標和身份,註定了他必須齊頭並進,而恰巧的是,他的資質在這裡擺著。人和人之間從來都不平等,所謂的平等是聖人主導的人權,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念和執政理念,他人為的給予了治下百姓們所謂的地位平等、一視同仁,將這些要求和觀念憑藉他的權威強行推行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