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 作品

第167章 蒸汽機

 李承乾的陵寢還沒取名,但佔地面積是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平方米,這個數字是李承乾當初要的。乾元縣,和李承乾的陵墓隔著一條河(這條河我真查不到叫啥名字),可以做鄰居的節奏了。只可惜,李承乾的陵寢在深山之中,不打算對外開放,百姓們也很難穿越深山老林找到李承乾的陵寢。 

 老李的昭陵呢,或許瞭解的人不多。從唐貞觀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昭陵建設持續了107年之久,周長60千米,佔地面積200平方千米,共有180餘座陪葬墓,是關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國曆代帝王陵園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譽為“天下名陵”。 

 沒錯,老李的昭陵是可以用了的,只不過之後都在擴建和加以修繕。換言之,昭陵隨時都可以讓老李躺進去!至於李承乾的話,他的陵寢一直處於時建時停的階段,而且後人也沒法擴建,因為太偏僻了,深山老林裡面,怎麼擴建?地方就這麼大點,難不成要把周邊的大山給搬走嗎?主要是近些年,大唐正在飛速發展,哪裡抽的出人力給李承乾修建陵寢? 

 而且,李承乾的陵寢規模不大,就九十九平方千米,真要動手修建,最多四年就能完全竣工了。這份數據也是有考究的,根據漢惠帝元年春調發天子直屬郡縣徒隸開始修建長安城,中間兩次調發長安附近六百里內十四萬多百姓,每次一個月,並在三年調發諸侯徒隸二萬人,所有人一起工作,直到惠帝五年底最後一個月完成修建長安城。再加上之前高帝時期修建長樂、未央宮所用的兩年零兩個月,可以認為漢初完整建造長安城用時七年零兩個月左右。 

 十六萬人修築三十六平方千米的初代長安城,每年只工作兩個月,耗時七年又兩個月,也就是說在七年內,每年調動兩次,每次一個月,一年兩個月,最後還有兩個月臨近竣工,總得算下來的就是十六個月,一年又四個月的時間,就能完成三十六平方千米的初代長安城建設。 

 而李承乾的陵寢相當於2.75個初代長安城規模,需要時間為四十四個月,也就是三年又八個月的時間。假若大唐徵調二十萬奴隸,在四年之內完成李承乾的陵寢,並不是難事。而且現在的大唐也出得起這人力和物力,但因為目前重心放在西域上,所以沒有時間關注陵寢的事情。 

 陵寢規模小,就比較容易完整交付,而不是期房。人都住進去了,結果外面噼裡啪啦叮叮咚咚一陣響,誰受得了? 

 承明五年六月,貫穿西域的東西商路,也就是官道,已然完成了八成。從玉門關過沙州、陽關、伊州、焉耆、延城、龜茲、弓月城、疏勒、碑葉、大宛州、康居、姑墨州、月氏、昆虛州,進入薩珊波斯呼羅珊地區。還有一條是從康居分道,前往蒙池道的安息州,直接走黑海水路,通往薩珊波斯的西北部,進入拜占庭帝國。 

 西域的這條官道寬為五丈,不如隴右道的那條十丈官道。即便如此,也足夠很多商旅的來往了,畢竟西域有些地方地勢崎嶇、路途陡峭,很多道路都是繞道修建的,蜿蜒曲折。 

 西域六道的行政規劃和地方佈政也相繼收官,能夠穩定運轉西域六道地區民生了。李恪的西域王宮,也在疏勒城竣工。沒錯,李愔都有北域王城,李恪自然也少不了自己的西域王宮。因為大唐朝廷夠不著,所以他們需要屬於自己的行政辦公機構,代理大唐在地方的統治。 

 同一時間,軍備工坊的匠人們也來了消息。第一臺小型的蒸汽機出世了!規模並不大,大概也就一張桌子的大小,通過鍋爐的燒水,水蒸氣推動活塞在汽缸內往復運動,活塞的運動通過連桿和飛輪傳遞到輸出軸上,輸出機械能,活塞完成一個行程後,通過閥門控制水蒸氣的進入和排出,使活塞回到原位。 

 李承乾看著發出陣陣氣鳴和蒸汽的蒸汽機,不由得欣慰一笑。再看向一旁已經堆成小山的報廢失敗品,又無奈搖頭了。這玩意的確不好搞,前後投入開銷都差不多一百一十三萬左右了,還有不少匠人受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