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233 作品

序言

 “長樂...我好想你啊...” 

 李承乾的意識隨著眼前那抹長樂的幻象與淚水,變得越發薄弱...漸漸地,這位武德年間,作為皇孫,受封中山郡王。 丰姿岐嶷,仁孝純深。唐太宗即位,冊立皇太子,聰明仁愛的李承乾,也在這一天化為荒郊浮屍。 

 意識逐漸消失,黑暗逐漸籠罩李承乾的一切感官...一望無垠的死寂當中,李承乾的意識也徹底放棄了掙扎,亦然將和這片死寂融為一體。 

 ——————————————————分割線—————————————————— 

 二十一世紀,一支考古隊伍正在白池村考察一處荒墳。說是墳墓,其實除了草叢中立有兩塊石碑,一塊上書“唐朝太子李承乾墓遺址”,另一塊上書“全縣文物保護單位”外,再看不到任何標誌性東西。若將外側整個山包視作墓,那這個墓也足夠“太子墳”之稱,因為它佔地至少有上千平方米。彭水縣原文化館館長說,若整個山包都是墓,那與《舊唐書——太宗諸子傳》之記載“承乾卒於徒所,太宗為之廢朝,葬以國公之禮”就不謀而合。 

 “沒成想盛唐太子,竟然落得這樣的下場,真是...唉!” 

 一位戴著眼鏡的年輕小夥,看著這塊墓碑不由得發出一句感慨。 

 一箇中年男子走了過來,指了指面前的這個山包:“小李,這附近看來沒什麼考察的價值啊。你看,這山包要說是李承乾的墓,也不像,我們也勘測過了,山包裡面什麼都沒有。看來,李承乾的遺體都不在這裡,就是在這裡立了一塊墓碑而已。” 

 “達明!快過來,這裡好像有什麼東西!” 

 山包下方的好幾個工作人員朝著山包上的兩人呼喊道。兩人迅速走下山包,來到了眾人圍聚的中央。只見,幾個工人正在小心翼翼的挖掘,泥土當中顯露出一塊被泥垢侵蝕的磚石物樣的東西。 

 “噥,這看上去是一塊雕刻過的石碑。看上去是從上面滑下來的,估計是大雨的緣故,滑坡下來,時間一長就被風沙掩埋侵蝕了。而且,還都裂成好幾塊了。” 

 李達明跳下泥坑,戴上手套小心翼翼的擦開石碑... 

 “廢太子...誒...看不清楚了,風蝕太嚴重了...嗯,先挖出來吧。” 

 “我說小李,你這算不算挖了自己祖先的墳啊?你姓李,還都是世字輩。” 

 “拉倒吧,我家是雲南的,和陝西中原扯不上關係。再說了,我戶口本上可沒有加上字輩的。” 

 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時間不知不覺間就過去了。 

 “出來了!都出來了!大發現,乖乖,是一口石館!” 

 泥坑裡的工作人員們,扯著嗓子喊道,吸引了所有的考古人員的注意,眾人紛紛圍了上去。 

 老教授激動的摸著挖出的石棺,激動的說道:“不得了啊不得了,石棺外面雖然破損了,但是好歹整體還好。保存好,這估計就是李承乾的遺體了!” 

 當天夜裡,考古隊在當地縣城安頓了下來,大家都在邊吃邊聊。吃過晚飯後,李達明來到放置石棺的車上,打算看看上面寫了些什麼,筆和筆記本都準備妥當。 

 “廢太子...高明...前面這應該是李承乾字高明吧...父...母...哦,唐太宗和長孫皇后...嗯..咦?怎麼回事,後面的字...這什麼啊?我竟然看不懂。這好像不是唐朝的漢字啊...” 

 李達明有些納悶,手放在棺蓋上,打算起身找教授反映一下,不料起身手上微微發力,棺蓋直接就被推開了。 

 “臥槽!!” 

 李達明下意識就是一句國粹,平復了心情,才看向棺內。下一刻,他懵逼了...空的!沒有李承乾的遺體!雖然沒有遺體,但有一份發黃的布匹...年代久遠的緣故,都已經有些脆弱和腐蝕了,但好歹還能展開。 

 “這是..血書?李唐亂代始貞觀,有其宗亦有其後。徒此方明世多涼,來世不教入李門。...高祖孫承乾高明。” 

 李達明看著這張血書,頓時心中有些五味雜糧,不知所措,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 

 李承乾的這首詩直白簡單,李唐的皇室內亂從貞觀開始,有這樣的祖宗開了先河必然有後代子孫效仿。徒此方明世多涼,應該是說李承乾被流放到外面那段時間,才明白這個時間的世態炎涼,而且遇到更多的是人間涼薄。結為更是無情到如果有來生,絕對不會姓李,更不會出生在李家。 

 李達明看著這血書,布匹脆弱的一陣風就可以讓它散架,可想而知這是李承乾臨終前從身上的單薄衣物撕下來,用自己的血寫的。更多的是臨終前對這一生的經歷,所總結出來的感悟。 

 署名也是直接提唐高祖,沒有姓。李承乾的名和字都是李淵親自取的,由此看出他對李世民乃至對李唐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