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暗殺

 目前,他還在使用水力紡紗機和水力織布機,但他計劃未來一定要推進更為強大的動力設備,那就是蒸汽機。不過這還需要一步步地實施。 

 畢竟,現在的水力紡紗機和水力織布機,在接下來的四五十年內,應該是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只有等到大明王朝真正開拓出更多的新市場時,才應該將蒸汽機應用於整個紡織廠之中。否則一旦產量過剩,賣不出去,那就麻煩了。 

 但正是因為陳寒工廠裡的水力紡紗機和水力織布機效率遠超最熟練的工人六倍左右,所以在擴張產能方面還需謹慎行事。 

 畢竟根據一些歷史記載顯示,明代時期的織布效率其實並不高…… 

 在明朝晚期,徐光啟的《農政全書》記載了一個改良過的五人繅絲流程:一個人負責燒火做飯,兩個人專門整理蠶絲頭緒,另外兩個人主要負責繅絲。這樣五個工人一天可以繅出三十斤的絲。 

 在棉紡織業方面,《浙江海鹽縣圖經》提到,“紡紗的人每天能紡出四到五兩紗線,織布的人一天能完成一匹布的編織。” 

 《嘉善縣誌》中也有記載,描述了東南地區婦女們的勤勞,“有些婦女每天能織出三匹布,不過這些布料又小又粗糙,遠遠比不上松江地區的質量。”同時指出,“那些勤奮紡織的婦女,一個月通常能織出四十五匹布。” 

 以上情況大致反映了當時江南地區的紡織技術水平,但這已是頂峰水準。即江南技藝最精湛的工人每月也只能織出四十五匹布。 

 然而,在陳寒所處的地方,他引進的水力紡紗機一天能紡出兩千多斤紗線,這個產能竟然是明朝中期以來最為熟練的工匠團隊(每組五人)技術水平的六十六倍! 

 陳寒的工廠總共只有十多名工匠,但他們一天紡出的紗線卻達到兩千多斤,這個產量甚至超越了江南地區三百多位頂級熟練工匠一天的工作量。 

 至於織布的速度就更驚人了。在江南沿海地區,即使是最熟練的女工日夜不停地工作,一天最多也只能織出三四匹或四五匹布。而在陳寒這裡,單臺水利織布機一天就能產出四百多匹布,並且布的質量標準達到了松江布,寬度超過三尺。 

 這種生產效率實際上已經足夠驚人了。現在正值大明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394年,然而陳寒使用的技術卻是四百年後才會出現的,他整整領先了四個世紀,對此感到十分滿意。 

 此刻,陳寒站在那裡,親眼見證著自己一手打造的水力紡紗機和水力織布機組成的全套生產線高效運轉,產出大量布匹。李少堯看著眼前的一切,感慨萬分,他按照陳寒的要求,將所有機器安裝到位並順利運行。 

 看到新型的紡紗機和織布機高效配合,完成整個生產流程時,他們都驚覺速度竟然這麼快。陳寒親自用手觸摸了一下剛織好的布料,雖然尚未達到現代工藝的水平,但已經相當舒適。 

 李少堯摸過後欣喜若狂:“大人,太厲害了!我們紡織廠生產的布雖然趕不上松江最優的三梭棉布,但相較於其他棉布而言,質量要好得多。而且我們的生產效率比他們高出了一百多倍,他們的產量在一百多天裡都不及我們一天的產量。這還是僅有一臺水力紡紗機和一臺水力織布機的情況,如果再增加幾臺的話,豈不是要把全天下的棉布生意都給壟斷了嗎?” 

 陳寒笑著回應:“這樣的效率已經足夠了,不必再多製造那麼多機器。”他身邊站著的是從江南請來的十幾名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