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阿姨 作品

第104章 你們這群敗類!

 很多都被你們詆譭了! 

 當陳寒在此刻大聲說出這番話,他知道,自己也敗了。 

 他原本是多麼不屑成為這些文人議論的對象,但現在卻不由自主地陷入了這些流言蜚語的較量中。 

 如今的官場已成讀書人的天地。 

 他們說誰黑,誰就被定為黑。 

 他們主宰著天下的輿論,不容許有人反抗。一旦有人冒頭,就必須抹黑,必須從根子上徹底扼殺。 

 他們不願讓貧困百姓接觸知識,正是因為一旦百姓有了見識,就會動搖他們掌控輿論的根基。 

 一旦百姓懂得思考生活,這些人就不易掌控了。 

 他們就不會再盲目聽從這些讀書人。 

 也因此,他們現在要壓制陳寒,可惜陳寒不是任他們擺佈的人。 

 陳寒的思想深度也不是他們能輕易操控的。 

 呂本心中疙瘩頓生。 

 他從未想過會有這麼一天,能從陳寒口中聽到如此振聾發聵的話語。 

 身為讀書人,他很清楚讀書人的想法。 

 他們阻止此事,並非因此事對聲譽有多大沖擊。 

 而是如果開了這個口子,階層的界限可能會變得模糊。 

 那他們可憐的自尊,從何而來? 

 他們那微薄的驕傲,源自何處? 

 他們必須通過這種方式讓所有人明白,讀書人是最崇高的。 

 儘管科舉制度始於隋唐,在兩宋時期也一直在實行,但諷刺的是,真正使科舉制度成為天下讀書人追逐仕途的首選,竟是明朝。 

 據史書記載。 

 隋唐時期,通過科舉入仕的人寥寥無幾。 

 更多的人靠推薦和門閥。 

 兩宋時,讀書人雖多,但每次科考錄取的進士數量依舊不多。 

 到了明朝,每次都能錄取上百人。 

 再加上朱元璋的戶籍制度,一下子將讀書人的地位抬升至所有百姓之上。 

 這讓原本平凡的讀書人瞬間高人一等,也使得這些讀書人自此有了優越感。 

 為了維護這份高高在上的尊嚴,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團結一致。 

 即便明知眼前之人是惡人,只要他所作所為是為了維護讀書人的利益,他們也能團結起來。 

 呂本深深地理解了這一點,這也是明朝晚期畸形的文官集團形成的根源。他們自視甚高,堅信自己的地位超越其他任何階層,絕不會低下高貴的頭顱去審視其他階層的成就。在他們眼中,所有偉大的事業都應由儒士親手締造。否則,就會被無情地排斥在外。 

 呂本洞察了這個現實後,才選擇了從商。作為一名儒士,他對這種傲慢之氣深感厭惡。因此,陳寒的直言不諱,不僅讓呂本敬佩他的勇氣,更欣賞他的明智。 

 “他真是個非同尋常的人物,我為什麼要與他為敵呢?”氯苯此刻心中滿是苦澀。 

 他渴望與陳寒和解,但他清楚身後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這些人不會允許他這麼做。為了利益,他們會驅使他對抗陳寒。而他自己已深陷其中,深知回不了頭了。 

 哎! 

 他不由自主地嘆了口氣。旁邊的文官聽到這聲嘆息,還以為他在為禮部尚書鳴不平。 

 “呂公,您不必與這種人一般見識。禮部尚書大人雖敗,但他有許多門徒,絕不會放過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