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阿姨 作品

第94章 二百多萬兩雪花銀,只是走私的一項收益而已

 他不相信有人對財富無動於衷。 

 他也不信真有完全不受利誘之人。 

 當然,郭汝槐可能是個例外,因為他重名譽而不重財寶。 

 官員們聽到這筆天文數字般的財富時,呼吸都變得艱難。 

 呂本這才開口: 

 “如此白銀怎可不要,只是目前……” 

 孫世安則高聲回應:“目前又如何?呂公您在朝為官已久, 

 在京都被高官環繞,您對官位更加珍視, 

 而在江南,我們看重的是利益,是金錢,是白金銀子, 

 區區陳寒竟敢阻擋我們的大業,還敢與我們為敵, 

 ...... 

 這要是擱在金陵,我早就找一批俠客,把他剁成肉泥,豈能讓他如此狂妄自大。” 

 他話語間,那些官員又是一陣驚恐。 

 他們原以為孫世安至少也是個掌管糧食的通判,是個正經官員。 

 誰知這人口中吐出的盡是江湖味。 

 也難怪,孫世安此人並非科舉出身,而是捐官得來的職位。 

 當初大明初建,百廢待興,選拔人才的方式不能像宋朝那般一味依賴考試。 

 必須得靠一些特殊手段提拔官員。 

 至少在洪武帝前十年,是沒有科舉制度的。 

 那麼官員是如何選拔的呢? 

 有幾種途徑。 

 其一是舉薦,劉伯溫和李善長那時都舉薦了不少官員。 

 其次,許多元朝遺留的官員,大多被繼續留任。 

 儘管明知他們曾為元朝效力,心中難免鄙視, 

 但在國家初創、百廢待興之際,只能矮子裡拔將軍,這些人畢竟有治理地方的經驗,因此被重用。 

 再者,就是捐官,即向朝廷捐錢購買官職。 

 那時朝廷確實處境艱難。 

 這種做法實屬無奈之舉。 

 孫家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為孫世安買來了官位。 

 起初是縣裡的同知,後來升至州府擔任通判。 

 接著才逐漸轉到運河衙門,成為管糧通判。 

 其實他有機會更進一步,只是孫家還算明智。 

 深知接近權力中心風險越大。 

 所以只讓他待在漕運衙門。 

 漕運衙門人脈廣泛,能接觸三教九流,包括吳淞四海之人。 

 他本身非儒生出身,久居江湖,身上難免沾染江湖習氣。 

 說得難聽點,河上的水匪頭目,與他稱兄道弟的不下千人。 

 所以他開口便是匪氣十足。 

 什麼跑到我江南,我不宰了他? 

 到了我地盤,他還敢齜牙咧嘴? 

 真是反了天了。 

 這些話從孫世安口中隨意蹦出,呂本十分反感這種人。 

 他骨子裡是個文人,就算做了走私首領, 

 也是為了用財富鋪路。 

 他在元朝為官時就發現了這條路。 

 那時在元朝,他就已經開始與海外的倭寇、海盜做生意。 

 他的發跡並非始於明朝。 

 畢竟呂家在元朝世代為官,根基深厚。 

 聽完孫世安的話,呂本也感到頭疼。 

 “那依你看來,江南的商人們有何打算?” 

 孫世安起身,斜睨一眼文官,隨即大笑,“還能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