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阿姨 作品

第79章 陳寒舌戰群臣!狂懟官員!

 “請問,有多少金銀能投入到生產中?” 

 “僅鋼鐵和玻璃的生產,每天消耗多少焦炭?需要多少砂石,郭大人可清楚?” 

 這個問題讓郭汝槐一時語塞。 

 陳寒接著說:“每天消耗的焦炭超過三千斤,砂石超過五萬斤。” 

 “這些數字只會越來越大,國庫有多少錢能承擔得起?” 

 “難道非要等到國庫耗盡,讓這項技術永遠停留在圖紙上嗎?” 

 “請問各位大人,你們希望水泥路遍佈全國,還是隻限於京城附近?” 

 “只讓京城的官員走在平坦的大道上,卻讓全國的百姓仍然在泥濘的小路上掙扎?” 

 “請問這就是你們這些高官顯貴對天下的責任感嗎?” 

 陳寒這席話讓郭汝槐羞愧地退下。 

 但很快,又有官員站出來反駁:“可是陳大人,如果讓商人參與決策,將來他們只看利益,只追金錢。” 

 “所有技術都用利潤來衡量,豈不是會導致質量低下?” 

 “就算技術再先進,用在百姓身上,也只是表面功夫罷了。” 

 “反而會危害到全天下的民眾。” 

 “那這個問題又該怎麼解決呢?” 

 陳寒隨即回應:“任何新的制度或創新的出現,都會經歷一段陣痛期。” 

 “在這個階段,商人確實會追求利潤,確實可能粗製濫造。” 

 “但是不能否認,一旦一切變得透明,即使百姓見識不多,他們也知道玻璃應透明,水泥不能溶於水,鋼鐵不應輕易折斷。” 

 “將這種壓力轉移到商人身上,迫使他們為了盈利必須提升品質,這才是長久之計。” 

 有官員聽完陳寒的話後,笑著站出來說: 

 “看來陳大人是要效仿蘇秦,舌戰群儒啊。” 

 陳寒聽到這話,感到非常耳熟。 

 這正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時,有人諷刺他的話語。 

 於是陳寒立即回應:“那麼您的意思是我只能接受反對意見,而不能反駁嗎?” 

 那官員臉色一變,接著說:“我們只是想說,那些商人毫無信譽,是卑賤之輩。” 

 “他們四處奔波,散佈流言,引起輿論洶湧,讓百姓不得安寧,讓天下難以平靜。” 

 “這些都是製造動亂的源頭。” 

 “這樣的人掌握了先進技術,豈不是會給天下帶來災難?” 

 “像這樣的人,應該徹底剷除,讓我們的大明百姓能安心務農養家,安心男耕女織,豈不是更好?” 

 “儒家聖人早已在經典中闡述了治國理念,只要遵循儒家經典治國,就能實現大同社會。” 

 “讓我們的大明王朝從此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反倒是閣下在這裡宣揚商人的觀點,您是做官的,還是做生意的?” 

 這話一出,連坐在上方的朱元璋都覺得有道理。 

 這傢伙真是尖酸刻薄。 

 真是讀書人的敗類。 

 這傢伙完全把儒家經典當作治理國家的唯一準則。 

 其實朱元璋很清楚,如果真的按他的那一套來治理國家,只會導致天下大亂。 

 然而,不得不承認,有時確實需要這樣的人來穩固天下的士子之心。 

 世人對讀書和為官懷有極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