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阿姨 作品

第79章 陳寒舌戰群臣!狂懟官員!

 繞了一大圈後,陳寒和朱元璋選擇一處空曠之地召開朝會。 

 在此地開會,主要是討論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先進技術,實現最大利益。 

 同時也要評估官員們對這些技術的接受程度。 

 可以看出,文官們似乎不太願意接納這些新技術。 

 首先,如果陳寒的技術真的能成為主流,真能推動天下發展。 

 那他們這些文官該何去何從? 

 其實,文官們並不關心技術進步。 

 他們在乎的是什麼? 

 在乎的是自身地位的穩固。 

 社會發展停滯在初級階段,才是他們樂見其成的。 

 如今看來,陳寒正將局面推向更危險的方向。 

 所以他們反對陳寒。 

 現在的陳寒似乎並不打算與文官們站在同一陣營。 

 而且他必定會讓文官們的道路越走越窄。 

 因此,選擇在此地召開朝會,文官們頗有怨言。 

 一聽說陳寒可能要把所有技術推向市場,許多文官更加擔憂。 

 朝會剛開始,陳寒直接上前說:“陛下,現在大家也都見識了我的五大工廠,無論是鋼鐵、玻璃、水泥、紅磚還是紡織。” 

 “都能看出,這些都是為大明未來打基礎,必須完成的任務。” 

 “我們現在大明王朝最缺的是什麼?” 

 “最缺的是基礎。” 

 “最缺的是良好的商業環境。” 

 陳寒說完,下面的文官紛紛撇嘴。 

 除了呂本等人外,其他人在聽到這話後都立刻不悅。 

 特別是監察院的那些御史。 

 為什麼御史能來到這裡,原因很簡單,大明王朝並不限制諫言的途徑。 

 就算陳寒身為督察院的左僉都御史。 

 但是, 

 就像郭汝槐這些人。 

 郭汝槐此刻並不一定贊同陳寒的觀點。 

 於是他直接發言:“陳大人,如果這些技術流入市場,被商人掌控。” 

 “日後鋼鐵普及,變成大量兵器。” 

 “再變成流民作亂的工具,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郭汝槐出面,陳寒並不感到意外,反而覺得這傢伙有些原則。 

 他不會因為與自己關係好,或者自己曾救過他,就全然支持自己的決定。 

 相反,他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異議。 

 朱元璋大概很欣賞這樣的人。 

 所以儘管郭汝槐只是個小小的巡城御史,但凡大事,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其他人想必也看出來了。 

 現在敢在公眾面前直戳陳寒痛點的,唯有郭汝槐這樣的角色。 

 那些文官心裡也有小算盤。 

 你不是一直救助郭汝槐嗎? 

 可郭汝槐卻總站出來反對你。 

 這豈不是向世人宣告一件事: 

 你所做的事,即便被你救過的人,也不認同。 

 那麼反對的聲音自然會更大,反對的效果也會更明顯。 

 聽完郭汝槐的話,陳寒立刻回應:“如果一項新技術害怕流入民間,害怕被商人利用。” 

 “那我們就不必談進步。” 

 “大明王朝不僅承襲了元朝的遺產,還繼承了自秦朝以來中原王朝的所有技術。” 

 “當年鍊鐵、製鹽、採煤的技術都曾保密,但現在不也成為家家戶戶常見的技藝了嗎?” 

 “如果我們過於珍惜,把所有新技術都留給朝廷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