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巧奪造化!

 關於王維這次突如其來的退隱,很多人會把這件事和李林甫奸相掌權聯繫在一起,說王維是延誤了官場的黑暗齷齪才做出這種選擇。 

 但要知道,此時年過四十的王維,雖然在官場上的級別不高,但在社會上的名望卻是巨大。 

 《舊唐書》有記載,王維是詩名盛於開元、天寶年間,大凡諸王、駙馬、豪族、權貴之門,無不拂席恭迎,寧王、薛王對待他亦師亦友。 

 可見王維和當時的權貴之間,並沒有核心的矛盾,反而是其樂融融。 

 況且唐朝盛行隱逸之風,若是已經名滿天下的名士,隱居反而可以變得更加自由,進退自如。 

 若是倦於案牘勞形,就可以適當去山野間放鬆放鬆,如果想要為蒼生謀事,也可隨時憑藉名氣獲得一份不錯的官職。 

 比起今天的公務員,那個年代的名士可以說是舒服多了,相當於實現了假期自由,一點沒在怕的。 

 也就是這段隱居終南山的時日,讓王維的詩文,逐漸朝向了一個‘淡’字。 

 古人所說的淡,可謂是一種極高的評價。 

 晚唐司空圖說王維【澄淡】,北宋歐陽修說王維【淡泊】,南宋魏慶之說王維【閒淡】。 

 淡不是平淡寡味,而是絢爛之極,歸於平淡。 

 山水田園詩人之中,縱觀整個歷史,能夠在這種平淡之美領域,和王維不相上下之人,似乎就只有陶淵明和孟浩然了。 

 有一個叫趙殿成的人,對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積雨輞川莊作》推崇備至,甚至將它誇成唐詩七律的壓卷之作,讓我們也來欣賞一下。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zi)。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首聯寫農家生活,陰雨連綿的時節下,空疏的林子找不到乾柴,連農家做飯的煙火也旺不起來了,所以詩人說煙火遲。 

 ‘遲’字很傳神,讓人似乎看到了緩緩上升,彷彿還帶著溼氣的炊煙。 

 藜是一種生長於田間路旁的野菜,嫩葉可食。黍是黍米,在唐代屬於主食之一。餉是給在田間勞作的人送飯,東菑指東邊的農田。 

 男人在田間勞作,女人在家中做飯,當女人把飯菜送到田頭的時刻,也就是男人吃飯休息的時刻。 

 這些都是幾千年的歷史上鄉下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場景,但可能在如今我們生活的年代,已經很難見到了。 

 古詩詞存在的意義,可能正是通過世代口口相傳,流芳百世的文字,將這幅古代先輩們的生活畫卷,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後代人的面前吧? 

 在沒有戰亂,國家強盛的年代,辛勞枯燥的田園生活、也可以顯得自在和愜意。 

 頷聯寫田野景象,白鷺翻飛很美,黃鸝鳴囀很動聽,卻都是田野裡很尋常的景象,從前沒有人把它們巧妙地放在對偶句中。 

 詩人以‘囀黃鸝’對‘飛白鷺’,一個嫩黃,一個雪白,一個是訴諸聽覺的婉轉動聽,一個是訴諸視覺的鼓翼而飛,兩者相映生輝,更加美麗。 

 後來有一個名為杜甫的詩人,也採用了這兩者意象,寫下了‘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不朽詩篇,正是受到了王維的這首《積雨》的影響。 

 鄉下除了田野就是樹林,因為是積雨天氣,水田越發顯得波平如鏡,夏木越發顯得陰溼幽深。 

 妙就妙在在詩人以‘漠漠’和‘陰陰’兩個疊字來描述。 

 我知道,很多人這時候都會本能地聯想到‘撒嬌嬌’、‘噁心心’等疊詞,但王維用在這裡,是真的不一樣。 

 ‘漠漠’是說廣闊的、迷濛的、寂靜的,‘陰陰’是說深邃的、幽暗的。 

 若少了這兩個字,詩意就會缺失掉許多。 

 兩句之中,有視覺、聽覺、感覺,有畫面美、辭采美、音韻美,不愧是詩人之中最會畫畫的男人! 

 頷聯還是寫景,卻讓生活的氣息一下變得濃厚起來。 

 詩人獨處山中,靜心禪修,恬淡寡欲。 

 朱槿花朝開暮落,古人常常因此想到人生的短暫易逝。露水只有片刻的存在,陽光一曬就消失不見了。這裡詩人抒發了對虛幻人生的禪意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