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上帝會知道

當蘇抱著瓊西,說出故事裡的最後一段話時,所有聽眾都沉默了下來。

 

腦海裡滿是老貝爾門的形象在閃爍。

 

那是一位妥妥的“配角”,在故事進展到後半段才登場,並且對他的著墨寥寥無幾。

 

他是一個其貌不揚甚至是醜陋到讓人容易心生畏懼的人——

 

“像半人半獸的森林之神的頭顱”、“小鬼似的身軀”;

 

他是一個忙活了一輩子,在事業上也沒有取得成就的人——

 

“揮舞了四十年的畫筆,還遠沒有摸著藝術女神的衣裙”、“給窮得僱不起職業模特兒的年輕畫家們當模特兒”;

 

他是一個喜歡說大話,只有心氣卻不會付諸實際行動的人——

 

他老是說要“畫他的那幅傑作”,而又使“一幅空白的畫布繃在一個畫架上”,“已經二十五年了,可是連一根線條還沒等著”;

 

他還是一個任性且脾氣暴躁之人——

 

“喝酒毫無節制”、“火氣十足”、“瞧不起別人的溫情”、“十分輕蔑地嗤笑”別人;

 

但就是這麼一個各種意義上都稱得上是“失敗”之人,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卻做出了一件堪稱“偉大”的事情。

 

他在風雪交加的夜晚,不顧身體的虛弱,跑到屋外去,在牆上忙活了一個通宵,畫上了人生的最後一幅畫——

 

一片葉子!

 

沒人知道他當時具體是怎麼行動的,在他人生的最後一件事蹟上,作者也為此留下了巨大的空白,只有從事後留在屋內的一些物品痕跡,能推斷出他那天夜裡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正如他失敗的人生一樣,也許他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他也有過夢想,他也曾經掙扎,和命運進行過激烈的抗爭。

 

但最終他的人生還是以“失敗”告終,他的畫作依然無人欣賞,就連這牆上的最後一片長春藤葉子,也註定不會持久,甚至可能只有蘇和瓊西兩個不知名的年輕畫家,知曉它的意義。

 

從某種程度上說,老貝爾門的一生,都是活在失敗的泥沼之中,至死都沒等爬出那個充滿泥濘的大坑。

 

但他的人生真的是沒有意義的嗎?

 

在第二天,論壇上有一名深夜宇宙的粉絲,寫了一篇關於貝爾門的同人文,發表在了網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那是貝爾門因肺炎去世後,在去見上帝的過程中,發生的一件小插曲。

 

【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一個身材矮小,相貌醜陋,手裡拿著畫板和畫筆的老頭,突然駐足,細細聆聽來自地上的聲音。

 

“這片葉子才是貝爾門畢生的傑作!”

 

聽到熟悉的聲音說出如此崇高的評價,老頭臉上綻放出了快樂的笑容。

 

聽,蘇那個誠實的小姑娘誇讚我了!

 

“誰知道呢?不過是一面破敗的牆壁,沒有人會前去欣賞,更沒有人會幫你保存,不消半年,那片畫上去的葉子也終會凋零,再也沒有存在過的痕跡!”

 

一個嘲諷的聲音在前方響起。

 

貝爾門抬眼望去,那是一個自己曾經的“死對頭”,同樣一事無成,卻喜歡和更失敗者進行對比,從中獲得虛無的驕傲。

 

貝爾門看著曾經的對頭,突然沒了以前和對方當街怒罵的暴脾氣,只是拎起自己的畫筆和畫板,抬腳往天上的臺階走去。

 

世人根本就不懂我貝爾門的畫作,只有那兩個小姑娘懂得欣賞。

 

所以我把最好的畫作,呈現在了她們的面前,如此就足夠了。

 

至於牆上的畫作能不能被更多的人欣賞,還是會在日復一日的風吹雨打中被逐漸磨去存在過的痕跡?

 

誰在乎呢!

 

我為我自己的畫作而感到驕傲!

 

身後死對頭似乎是被貝爾門無視自己的態度所激怒,他怨毒地盯著貝爾門瘦削的背影,用尖銳的嗓音高聲喊道:

 

“沒有人會知道!貝爾門,你平生最引以為傲的一幅畫作,除了那兩個一點名氣都沒有的年輕女畫家,沒有第三個人會知道,更沒人會去欣賞!”

 

老貝爾門忽然停住了攀登的腳步。

 

死對頭見狀,以為自己成功激怒了貝爾門,摧毀了他的自尊心,不由得露出陰毒的笑容。

 

卻不曾想,貝爾門只是平靜地轉過身來,嘴角露出一道釋然的笑容,說道:

 

“上帝會知道的。”

 

然後就轉過身去,越行越遠,直到消失在了最高處光圈之內,留下他駐足在原地的死對頭,滿眼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