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關於悲劇

 小時候羨慕爸爸媽媽,可以在下班之後,在家裡愜意地看電視,打遊戲,幻想自己長大後也能擁有相同的自由。 

 可真的長大後,擁有這份自由的時候,你卻已經沒了打遊戲的熱情和慾望。 

 悲劇好像總是有太多合適觀看的時機,當你工作不順的時候,當你感情破裂的時候,當你在外面和人吵架的時候,當你不小心意外受傷的時候…… 

 悲劇的出現就給了觀眾一個宣洩負面情緒的契機,這就是人生與社會的本色。 

 反而是喜劇總是隻有在你原本就心情不錯的時候,才能看得進去,才能笑得出來。 

 它只能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 

 在快樂的基礎上疊加快樂,總是難免輕浮,給人一種不切實際之感。 

 在某種程度上,喜劇也有著逃避現實的意味。 

 其次,悲劇似乎更有現實的意義。 

 泰戈爾曾說過:‘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你的苦難將會照亮你的路。’ 

 悲劇並不意味著與絕望畫等號,每一個悲劇故事中,主人公大多都曾是奮力反抗不公的命運的英雄,就像我們剛剛認識的王安石,還有我們的老朋友尼采。 

 儘管最終慘烈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但主人公身上的精神和品質依然在激勵我們拼搏向上、永不放棄希望。 

 也只有經受過生活的苦難,見證人生的悲哀,經歷過風雨的摧殘,歷經歲月的磨難,仍然保持一顆初心的勇士才最讓人感動。 

 當然,我並不希望電臺前收聽節目的你,也去承受王安石、尼采經歷過的苦難。 

 正如天底下沒有任何一個父母,忍心讓自己的子女去品嚐自己年輕時吃過的苦頭一樣。 

 他們太清楚那些苦澀有多麼難受,他們也太清楚挺過那些磨難,需要多大的勇氣,付出多大的代價。 

 所以他們總是喋喋不休,在你耳邊重複嘮叨,正是因為,他們不願你去吃苦,卻希望你能認清苦難的真相。 

 他們把自己化成了一面鏡子,給你照亮一條沒有荊棘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