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人性永不泯滅!

 他的尋道之路從一根竹子開始,幾天幾夜,王守仁都在自家院子的花園裡格‘竹’,可這麼高強度的工作下來,他不僅沒有能夠順利悟到道之所在,反而是把自己給整感冒了。 

 於是第一次,他開始懷疑起書中的聖人之言,這樣格物,真的是對的嗎? 

 年輕的王守仁陷入了迷茫,他找不到答案。 

 而他老爹王華也是氣得夠嗆,覺得自己可能管不了這個兒子了,於是和王守仁展開了談判。 

 王華說,以後你想做什麼就去做,我不管你了,但有一個前提條件,你先去給我考個進士回來,畢竟你爹我雖然成就不高,但好歹是個狀元,你也不能太給我丟臉吧? 

 王守仁想了想,覺得這個條件也不算苛刻,於是點頭答應了下來……” 

 “等一下,知書,成為進士這個條件都還不算苛刻嗎?我看過一個統計數據,古代全國平均下來,好像每375萬個讀書人裡面,才有一個人能考中進士吧?” 

 “沒錯,考進士可太難了,唐初期每年才出3-5個進士,宋代平均每年70多個,清朝科舉改成兩年一屆,人數稍多,但也是每年只有100出頭。” 

 即使是在數量最多的清朝,每年也才100個進士名額嗎? 

 太恐怖了! 

 聽到這個數據,很多原本對進士考試難度沒什麼概念的聽眾,都心裡發毛。 

 特別是明年即將高考的高中生,他們老被灌輸,高考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人生大考。 

 但和古代考取進士相比,高考簡直就像是小兒科一樣簡單。 

 說個對比的概念吧,清華北大應該是大部分國內考生的終極高考目標了,單在2014年,北大一個學校在晉省的招生人數,就超過了110人! 

 全國新招一本生的數量更是高達36.5萬人! 

 和清朝平均一年100個進士名額相比,簡直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 

 而在王守仁的眼中,老爹讓他考中進士這個條件,竟然是“不算苛刻”。 

 當概念被理清之後,大家都有點無語了。 

 不是,顧知書,你不是要通過節目對抗抑鬱的嗎?怎麼都把我們給整得有點抑鬱了呢? 

 他們突然有點理解王華的抓狂心態了,這個叫王守仁的小子,的確是很臭屁啊! 

 “但王守仁的確是有讀書基因遺傳的,他二十一歲第一次參加鄉試,就中了舉人,旗開得勝。 

 不過,由於王守仁還是堅持格物的道路,每年都花很多精力在雜七雜八的事項上,讀四書五經基本上是臨急抱佛腳,這招到了會試就不靈了。 

 六年內他兩次落榜,老爹王華也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要說一般人,這時候肯定是痛定思痛,把自己關在書房內,在房樑上懸吊一根繩子,再在房間內放一把利刃,準備刻苦用功,一雪前恥了。 

 (蘇洵:啊對對對,我就是那個一般人!) 

 但我們都知道,這位王守仁先生,可不是一般人,他再次向父親王華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爹,我錯了!’ 

 王華十分欣慰,笑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以你的天分,只要肯勤奮用功,將來必成大業!’ 

 王守仁卻說道:‘爹,你誤會了,我覺得錯就錯在,落榜之事本就無關緊要,我卻為此輾轉反側,憂心仲仲,把精力徒勞浪費在這種小事上面,實在是糊塗至極! 

 從今往後,我決定不再書房苦讀,而是要學習兵法,將來征戰沙場,報效國家!’ 

 王華:‘你小子是要氣死你家老子啊!’ 

 咦,這句話怎麼好像似曾相識?” 

 “噗!” 

 安卉把杯中水噴了“咖啡”一臉,布偶貓用幽怨的眼神望向自己的主人。 

 你弄啥嘞? 

 安卉連忙擺手,微微擦去眼角的淚珠。 

 今晚她都不知道是第幾次笑岔氣了,都怪顧知書這次風格的轉變太突然,讓人猝不及防。 

 要說王華你是真不長記性啊,也是當真不瞭解自家兒子的性格。 

 當他跑過來主動承認錯誤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可以做好抄戒尺打人的準備了好不好? 

 只能說,不愧是你,王守仁。 

 思想覺悟真不是蓋的,什麼都難不倒你! 

 安卉覺得,現在的年輕人一定會很喜歡王守仁這個人物,太有個性了! 

 簡直不像是在那個封建禮教嚴格的年代出生的人,更像是一個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