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人性永不泯滅!

 “王守仁不是個喜歡空口說大話的人,他說了的事,他就真的去做。 

 哪怕捱了老爹的一記耳光,還被髮配去江右娶了老婆,他也不忘去追尋自己的聖賢之路。 

 可聖賢哪有這麼容易做到呢? 

 要成為聖賢,你首先就是要領悟一種世界上最為深奧,最為神秘,最為深邃的事物—— 

 道! 

 何為道? 

 傳說這是一種無影無形,又無處不在的之物,它輕若鴻毛,又重於泰山,如果你能夠獲得這麼一個東西,你就能夠了解世界上所有的奧秘,通曉世上所有的知識,識破一切偽裝,天下萬物皆可歸於你的手中掌握。 

 佛有佛道,窮諸玄辨,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此即所謂佛者之道。 

 習武之人也有自己的武道,所謂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摘葉飛花,傷人立死,手中兵器不執著於具體樣式,即修成了武者之道。 

 而我們十八歲的王守仁,想成為聖賢,追求的是讀書人的道,也叫儒家之道。 

 它又被稱作‘理’,從讀書中悟來,拿出去即可通行於天下,使人通曉天下萬事萬物,寵辱不驚,心胸開闊,無懼無畏,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可以想象,如此泛用的東西,你想要理解它為何物都難如登天,想要掌握它更是難上加難。 

 這麼難的東西,有沒有什麼方法途徑去獲取呢? 

 你還別說,真有! 

 如果你去問一名佛教徒,如何得道,他可能會給你如下答案—— 

 把佛像燒掉去取暖; 

 佛陀身邊的文殊和普賢兩位菩薩其實是挑糞的;(罪過罪過,這是一個叫德山和尚的回答,不是我說的。)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目中無佛,心中有佛。 

 從上面一些得道高僧的回答,各位聽眾您大概能瞭解道為何物了吧? 

 不破不立,往往要先成為世間俗人眼中的瘋子、叛逆者、狂妄之人,然後你才能真正接觸到‘道’為何物,才能成為真正的聖賢。 

 現在,你應該能理解王守仁要做聖賢這個志向,到底有多難實現了吧? 

 到時候,可能就不是他老爹給他一巴掌這麼簡單的事情了,甚至有可能會惹來殺身之禍。 

 除非……你足夠強大!” 

 聽到這裡,很多人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原來求道是這麼艱難的嗎? 

 一名佛教徒要把佛像拿去當柴火燒,想想就夠讓人害怕的。 

 世界終究是活成了我想象中的瘋癲模樣! 

 但通過這個切實的案例,的確讓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王守仁的追求,到底有多難。 

 你可以想象,一個普通的佛教弟子,假如敢把佛像拆了,拿去當火柴燒,寺廟裡的長輩和同門,會怎麼看你? 

 只怕遇上些脾氣火爆的,能把你當場打死! 

 而且涉及到信仰的東西,即便是官府也不好多說什麼。 

 做了一件事情,然後被打死了,或者乾脆被逐出師門,今生永遠不得邁進寺廟重地半步,顯然這樣的結果,不能被稱作“得道”。 

 那怎麼樣才能算呢? 

 必然是你做出這件事,傳遍天下,讓各地的寺廟都爭相傳誦效仿,讓此事能成為辨經場上的經典論據。 

 如此才算是真正得道,因為你已傳道於天下。 

 所以,唯有那些已經德高望重,甚至在教徒心目中,你已經是天下第一禪師境界,論佛法修為,已經沒有人比你更高了,論輩分地位,你也已經是冠絕當世。 

 如此你所做的一切,才能被奉為真諦。 

 因為沒有人比你更接近佛陀! 

 “對十八歲的王守仁而言,想到得道,進而成為聖賢,又談何容易呢? 

 但幸運的是,他還真在讀聖賢書中,找到了方法。 

 答案是四個字—— 

 格物窮理! 

 聖人告訴年輕的王守仁,理是無處不在的,田地裡耕作的黃牛身上有理,你家後院擺放的破瓦罐破箱子有理,你小時候在院子裡隨手堆起來的泥巴也有理。 

 領悟理的方法,在於格。 

 至於怎麼格? 

 聖人沒有說。 

 他只是告訴你,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貫通,終知天理。 

 十八歲的王守仁讀到這裡,和三年前在關外一樣,他又覺得自己行了。 

 於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這條尋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