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詩必盛唐!

 站在一位物理學頂尖科學家的角度,您是如何看待詩詞,或者說詩歌在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意義呢?” 

 他的提問很有代表性。 

 詩歌有什麼用,或者說文科有什麼用,是一個持續了幾十年困擾諸多學生和家長的古老問題。 

 而在顧知書的電臺節目爆火後,這個問題在網上又被重複提了出來。 

 引起了很多的爭議和討論。 

 文理雙修的張子青,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說是極具參考價值。 

 瞬間就引起了現場同學們的濃厚興趣。 

 “詩歌在我看來,是可以振奮精神的事物,讓你生命充滿活力,讓你的精神充滿聯想,而且可以讓你的觀察能力得到提高。” 

 “嗯嗯,張教授,我們都知道,在科研領域,觀察力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世界包括宇宙中的很多現象,都是先有觀察,然後才能進行深入研究。” 

 “沒錯,因為詩歌裡的故事描寫是很細緻的,你能發現生活中的美,並且將它提煉出來,描繪出來,這是一項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其實提到故事,我們在舞臺現場就有一位專家,來自寧城電視臺《深夜巷話》和《故事人生》兩個電臺欄目的主持人顧知書……” 

 成銘將話頭引到顧知書身上,顯然他也很清楚,目前大家最關注的人物,到底是哪個。 

 “所以,我也想請教一下顧老師,在您看來,是如何看待詩歌裡的故事情節呢?我相信現場的大部分觀眾朋友,都對蘇軾和尼采的人生,很感興趣。” 

 周薇急忙操縱手機屏幕,聚焦放大,鏡頭集中到顧知書的臉上。 

 在杜夕月的視角之中,顧知書稍微思考,就面帶微笑回應道: 

 “我覺得,在節目之中,除了給大家講故事之外,我還有一件想要嘗試去做的事情。 

 那就是改變目前詩歌只是被作為一種語文知識來被要求學習的現狀, 

 老師在課堂上傳授詩歌,學生因為作業和考試的需要,背誦詩歌。 

 這也是一種積累和傳授的方式,能讓孩子們在將來收益。 

 但我始終覺得,唯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才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 

 我希望能夠讓大家通過蘇軾和尼采的故事,不僅感受到詩歌之美,更是能從中領悟到他們的智慧和境界,從而選定一生的志向。” 

 顧知書話音剛落,現場立即又是掌聲雷動。 

 身為學生群體,在場的觀眾實在是太感同身受了。 

 詩詞美嗎? 

 當然美! 

 但全文背誦痛苦嗎? 

 很痛苦! 

 奇怪的是,明明課本上有那麼多精彩絕倫的詩詞內容,他們卻偏偏十分抗拒。 

 不到考試前的幾天時間,絕對不去花心思背誦。 

 因為背了也會很快忘記,不如臨時抱佛腳,還能在短暫的記憶時間內,應付考試。 

 而奇怪的是, 

 《深夜巷話》和《故事人生》裡的詩歌,明明不需要考試。 

 他們卻對這些內容如痴如醉,背得滾瓜爛熟,恨不得每一個字都拆開了反覆咀嚼,記熟爛透! 

 奇了怪哉! 

 之前很多人都沒有去細想這個問題。 

 如今聽完顧知書的說話,紛紛陷入到沉思。 

 似乎從中明悟了某些道理…… 

 “有道理,我覺得顧老師說得很對,我們現在的詩歌教育啊,太過機械化,有點填鴨式的味道了。” 

 一名來自詩詞協會的領導開口補充道。 

 這是交流會的正常流程,大家都能開口說話。 

 就像剛才成銘把話題從張子青那裡引到顧知書身上一樣。 

 聞言,成銘也是立即就轉向那名說話的協會領導,繼續提問。 

 幾番討論過程之中, 

 就顯示出主持人成銘的不俗控場能力。 

 在前面一個小時的交流會時間內,幾乎舞臺上的每一位與會者嘉賓,都得到了發揮的機會。 

 人人暢所欲言。 

 而且大多都圍繞詩歌和現實的問題進行展開討論,頗有深度,發人深省。 

 但這種過於現實的沉重話題,談及多了,也不免會讓人感到有幾分枯燥和沉悶。 

 成銘很快就注意到了現場的氣氛似乎有點變得低氣壓, 

 連掌聲也不復開場時那麼熱烈。 

 注意到這點的成銘,開始在舞臺上尋找能改變現狀之人。 

 毫無疑問,他的目光很快就落在了顧知書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