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東坡先生!

 一開始,人們以為這只是一篇普通的人物故事。 

 後來,人們發現這竟是一部詩詞集。 

 再然後,人們發現這還是一部美食番。 

 再後來,人們還發現,這更是一本旅遊指南! 

 蘇軾的一生命運多舛,輾轉流離,對他而言,這可能是人生的不幸,四海漂泊,無處安家。 

 但對那些被蘇軾“臨幸”過的地方而言,這又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因為蘇軾喜歡作詩,而他每去到一個地方,就有一部名篇流傳。 

 嘉佑四年秋,蘇軾居家服喪期滿,舉家搬遷至京城。 

 途經嘉州(今樂山)時,面對湍急的流水,蘇軾感慨道: 

 【故鄉飄已遠,往意浩無邊。】 

 後來行至澠池(今河南澠池縣),看見五年前留宿過的寺廟,當年的住持方丈早已離世,而他與弟弟蘇轍在居室裡的題詩,也沒了蹤影。 

 於是寫下了名篇《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後來在去杭的路上,蘇軾與弟弟蘇轍分別於潁州,又有感而發,寫下: 

 【波平風軟望不到,故人久立煙蒼茫。】 

 在密州赴任之時,為答謝山神賜雨,重修的山神廟落成,蘇軾祭祀歸來途中,和同僚們舉行了一次會獵。 

 在這次會獵後,他又寫下了另一首名垂千古的《江城子》。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後來蘇軾在黃州之時,城西北有一座赤鼻山,也稱“赤壁”。 

 由於名字相同,人們常常把它和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古戰場牽連在一起。 

 蘇軾來此遊玩,望著滔滔不絕,滾滾東流的長江水,不禁俯仰古今,寫下了《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在人生的最後階段,蘇軾被貶至儋州(海南)。 

 此時的蘇軾已經六十二歲了。 

 當時的海南是最為偏僻之地,放眼望去,海水淼淼,四顧茫然。 

 但一生經歷了大起大落,起起伏伏的蘇軾,早已經在心境上達到了一種超然物外的大圓滿程度。 

 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海島的生活遠比人們想象中更為艱辛,食無肉,病無醫,居無室,出無友。 

 但蘇軾再次發揮出了在黃州種地時的樂觀精神,在當地編寫教材、設立學堂講學。 

 為儋州這片荒蠻之地,點燃了文化火種,撐起了文明的天空。 

 雖是布衣草鞋,卻依然是天下文壇的執牛耳者,這北宋天下,文壇的中心從未改變。 

 即蘇軾人在哪裡,北宋文壇的中心就在那裡! 

 蘇軾在儋州培養了當地有史以來的第一位進士,此人僅僅是隨蘇軾學習了半年。 

 臨行前,弟子請蘇軾題詩,蘇軾便在扇子上寫道: 

 【滄海何嘗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 

 當時蘇軾和弟子約定,等他有朝一日高中進士,他再幫弟子將殘詩續足成篇。 

 可惜的是,等弟子高中進士那年,蘇軾已經辭世長別。 

 後來只能由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弟弟蘇轍將詩作完成,下篇是這麼寫的: 

 【錦衣不日人爭看,始信東坡眼力長】 

 ………… 

 對大部分聽眾而言,今晚的節目,是一次很神奇的收聽體驗。 

 一開始是個悲傷的愛情故事,讓人心情悲切,眼含熱淚。 

 後來故事的主人翁蘇軾落魄了,被貶黃州,聽眾們的心情反而是好了起來。 

 因為他們認識了吃貨蘇軾,感受到了對方在苦難人生之中,那一份長存心底的豁達和樂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