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開創兩個先河!

 等,等一下,這…… 

 這是什麼? 

 從顧知書開口,講出第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開始, 

 所有聽眾都如同被施加了詛咒一樣,真的“茫茫然”了。 

 一個個都愣在了原地,眼神之中透露著迷茫。 

 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都聽見了什麼? 

 一首……詞? 

 儘管不是所有人都有深厚的詩詞功底,但結合前面顧知書講述的那個“故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不算太困難。 

 十年! 

 原來剛才故事裡的時間跨度,竟是來源於此! 

 顧知書所說的,哪裡是什麼故事啊? 

 分明就是—— 

 一首詩詞! 

 他是把詩詞的內容,鋪陳展開,填充血肉,然後改編成了一個白話文的故事文本。 

 所以才會有十年的時間跨度。 

 所以才會最終停在了月光灑落在墓前的場景。 

 因為—— 

 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詞結束在這裡,於是故事也就停留在了這裡。 

 在短暫的驚愕過後,一股顫慄的感覺,彷彿從靈魂之中升騰而起,讓無數聽眾的手腳都在忍不住輕微顫抖。 

 這首詞…… 

 這首詞!! 

 對於詩詞的評判,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標準。 

 但哪怕你對所有的評判標準,都一竅不通,當遇上一首好的詩詞時,你一聽就能明白,這就是好詩詞! 

 不需要理由,無需過多解釋。 

 因為從靈魂深處升騰起來的那股顫慄感,已經給了你最好的回答! 

 就像一首好歌一樣,只需要聽旋律和歌詞,就能知道它是好聽還是不好聽。 

 唯有那些質量一般的作品,才需要作者去百般強調,這種旋律是如何如何高級,這裡的創意是如何如何難得等等。 

 有點好笑! 

 歌曲本就是創作出來給人聽的,當別人聽歌的時候,都感受不到你歌曲的魅力,難道靠旋律之外的解釋,就能讓歌變得好聽起來了? 

 荒唐至極。 

 還有電影也是同理。 

 觀眾坐在電影院裡,欣賞不來你大導演拍攝的“高級技巧”。 

 出來給了差評後,導演反而指責說是觀眾沒有品味,看不懂自己拍的這部電影。 

 還委屈起來了? 

 拍出來的電影,觀眾看不懂,難道不應該是你導演的問題嗎? 

 所以,好的作品,特別是那些流傳極廣,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作品,是不需要太多解釋的。 

 只需要看一眼,聽一遍,就能讓人牢牢地記在心底,回味悠長! 

 如果說,從故事性的角度出發,剛才顧知書所講的內容,還有瑕疵和質疑空間的話。 

 當這首詞被拿出來時,所有的質疑聲都瞬間被淹沒消失。 

 兩者已經不是一個維度上的事物了。 

 當有這麼一首詞在背後壓陣時,哪怕把世界上所有精彩絕倫的故事劇本拿過來,都無法蓋過這一篇“故事”的光輝。 

 因為這是一篇—— 

 千古絕唱! 

 “上面這首詞,名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宋代文人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下的一篇悼亡詞。” 

 悼亡……詞? 

 在大佬聚集的聊天群裡,此時也開始了熱烈的討論。 

 “老曹,你是這方面的專家,來幫我回憶回憶,歷史上,好像沒有悼亡詞這個說法吧?”張子青問道。 

 他都有點拎不清其中的門道了。 

 曹秋冰很快就給出了答覆:“沒有!一直以來,文人寫悼亡,一般都是用詩的形式,從西周開始就保持著這個習慣,一直沒變。” 

 陳禮山:“這方面我還真沒研究過,但,就沒人想過用詞來表達悼亡嗎?” 

 曹秋冰沉默了好一會,然後才在群裡打字道: 

 “也不一定是完全沒有,只是,肯定沒有大家出手,而且,即使有接近悼亡詞這個概念的作品出現,質量上也達不到被廣泛傳頌的要求,所以可能就被埋沒在歷史之中了。” 

 眾人皆感慨。 

 有時候歷史就是這麼殘酷無情,有些東西,沒有大家出手,就是註定存活不下來。 

 比如悼亡詞,漫長曆史長河上,真的就沒人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