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81章 佛商佛印

 …… 

 黃州,承天寺。 

 李常笑將承天寺佈置妥當,一時間引來不少文人雅士,富家員外前來參觀。 

 他們對這種寄居山川的日子早就心嚮往之,可惜礙於種種困境,始終無法實現。 

 寄居山川可不止高雅,其中的艱苦與寡淡,同樣讓人望生退意,千百年來真正實踐的只在少數。 

 歸根結底,好逸惡勞是人之天性。 

 這承天寺有山有水,而且還有農田,無疑是滿足了文人墨客附庸風雅的需要。 

 他們真正追懷的從來都不是恬淡本身,而是這恬淡在世人眼中的超然,承天寺則是用金銀衡量了超然,自然深受歡迎。 

 李常笑一時沒想到會引來這麼多人,最初還忙得不亦樂乎。 

 直到一日,他抓來了一個光頭和尚代理主持,日子一下就好過了起來。 

 禪院中。 

 一位披著袈裟,面容莊肅的和尚目視前方,面露不忿:“李居士,你豈可如此不講理!小僧不過是途經此地,可不是來沾染金銀銅臭的!” 

 聞言,李常笑面不改色,淡淡道:“佛印,你可聽說過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等到用時,就知道金銀的好處了。再者,從這群富家公子手裡憑本事賺香油錢,難道不比盤剝百姓要好。” 

 “只要銀子夠多,寺院在災年就能接濟更多的百姓,這不比你成日雲遊要更近佛道?” 

 聽到這話,佛印本能想要反駁,但他細細思索,卻發現自己無話可說。 

 誠然,出家人清心寡慾,這是佛的真諦。 

 只不過,佛的誕生是為了度化世間,消除厄難,看著百姓在眼前受苦而不施加援手,這樣的做法無疑與佛印自身的大道有了衝突。 

 想到這,佛印頓時面露糾結之色。 

 李常笑再添一把火:“佛印,李某問你。一間承天寺的積累,一個荒年可以接濟三千饑民。那好,你告訴我,十個承天寺可以接濟多少饑民。” 

 “那自然是三萬,居士莫要……”佛印一臉不滿,以為李常笑是將他當傻子。 

 然而,這話才說到一半,佛印像是悟透了什麼,有些不可思議:“難道居士還想將承天寺的金銀銅臭散到黃州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