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一百七十五年 詩中武聖

 李常笑接任山長之位後,也曾登門招收門生,可惜被拒絕了,這是李常笑縱橫大唐一朝以來,第一次受挫。 

 “幸虧我還發現了一顆明珠,若是栽培得當,又能發揚我與王演的衣缽。” 

 想到這,李常笑的視線看向下方的一位少年。 

 那少年穿著一襲布衣,氣質不凡,這樸素的衣著硬是讓他穿出了幾分仙氣飄飄的味道。 

 …… 

 今日的課業結束之後,李常笑將這位少年獨自留下。 

 少年姓陳,名嵩伯,是李常笑尋訪鄱陽湖的時候找到的。 

 陳嵩伯孤身一人來到這龍門求學,見到李常笑自然覺得分外親切。 

 左右無人,自然也寬鬆了幾分。 

 “嵩伯,可能適應這學院的氛圍?”李常笑一臉關切。 

 聞言,陳嵩伯老實點頭:“同窗待我親厚,先生教授的課業也並不難懂。只是,弟子好像無意在此。” 

 “弟子想請先生賜下星象之法。” 

 星象之法,顧名思義就是天文的範疇。 

 李常笑昔日閒暇時,倒也沒少涉獵過這些方面,但是要他讓這難得的“苗子”轉修天文,對李常笑而言也是一種浪費。 

 他先是沉默了一瞬,腦子裡飛速閃過念頭。 

 終於,李常笑盯著面前的小子,腦海裡終於有了定計。 

 他拉著陳嵩伯坐下,首先問了一句:“你可知形象之學的類目。” 

 “學生知道,”陳嵩伯點點頭:“分門類,是為日月與五星。” 

 “這話其實並不完全。”李常笑出言糾正,緩緩開口:“當年的樓觀派祖師,尹喜,其精通觀星之術,可稱作觀星之祖,但他同樣也是道家之祖。” 

 聞言,陳嵩伯面露狐疑,不確定道:“先生的意思,弟子還要先學道。” 

 “不只是道,還有佛與儒。”李常笑繼續忽悠:“星象之學,除了日月與五星,另外還有二十八星宿,佛門中亦是有其註解,汝當習之。” 

 “至於儒門,儒乃是研習前人心得之學,若不得儒法之門道,何以觀閱前人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