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3章 松溪後人

 五更天 

 王演兩眼迷濛起身,忽然鼻間聞到幾分飯香。 

 他難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 

 李常笑轉身同王演打招呼:“王小友,醒了?” 

 “東來大師早,”王演下意識打招呼,很快回過神,剛準備說些什麼。 

 “早膳快好了,你稍後將功小友喊醒。” 

 似乎是李常笑太過於自來熟,一時間王演都忘記了措辭,怔怔應了一句。 

 “今兒起得早,看到小友放在堂前的松溪集。小友是學松溪的?” 

 王演愣了片刻,卻還是點點頭:“說來也不怕大師笑話,松溪子是吾族先祖。然家道中落,有愧無顏。” 

 李常笑對這話不太贊同:“家世非人力所能左右,你兄弟顛沛流離,未斷血脈已是萬幸,何來‘有愧’一說。” 

 王演的一番話坐實了李常笑的猜測 。 

 這是秦朝時松溪先生王琰的後人。 

 細說起來,與李常笑還算有過一段因果。 

 他這番話也沒有刻意吹捧的意思,而是肺腑之言。 

 秦世距今七百餘年,這漫長的歲月裡不知道埋葬了多少古今望族,哪怕先賢古帝的香火,到如今斷了也有不少。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在李常笑看來,這隻能算是小孝,畢竟一切本質上是延續血脈。 

 倘若只是有後,但子嗣斷絕,這仍舊算不得孝。 

 像松溪子王琰的子孫後代,從秦之後,經歷漢、新、吳,哪怕在最混亂的三國時期都沒斷香火,其間無數個“小孝”積累起來 ,足以稱作大孝。 

 至於子嗣是否出人頭地,這反而不重要,只要活著就還有希望,死了可真的一切皆休了。 

 王演聽到李常笑的一番分說,莫名產生一種“好有道理”的感慨。 

 雖然與父祖傳授的儒術略有出入,王演也無法從中找到破綻,只因繁衍生息與吃飯喝水一樣,都是一輩子跑不了的。 

 …… 

 早膳還是棒子麵,用清湯煮的。 

 王家兄弟安安靜靜低頭吃著,反倒顯得李常笑像這兒的主人。 

 早膳過後,李常笑起身告辭。 

 王演吃了他兩頓,不免要出門相送幾步。 

 “大師此番啟程,將去往何處?” 

 李常笑隨意的指了一下王家兄弟隔壁:“貧僧趕路許久,正好打算歇息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