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125章 東吳買糧

 經過朱三的解釋,李常笑才算明白,原來他們是奉令來幽州買糧的。 

 “道長,他們來是乘的大船,足有這麼大——” 

 朱三誇張的展開手劃了一個大圈,眼中殘餘的驚訝難以散去,甚至還有幾分羨慕。 

 “據說可以搭載二百餘人,一路從揚州過來的!” 

 李常笑聽著他的描述,也配合的做出驚訝的表情。 

 心下卻是盤估起《船經》的進度,既然可以遠洋,顯然“福船”的修造已有不小的成果。 

 只是,他們一路從揚州過來,途徑青州,那可是大魏國的地盤,究竟是怎麼完成補給的,這是李常笑比較好奇的。 

 華元聽到朱三的描述,也適時開口。 

 “吳郡孫氏幾代人造船,才算有了這些成果。” 

 說著,他還用輕撫一下鬍鬚,面有得色:“老朽不才,曾有幸坐過一次。” 

 此話一出,不只是朱三,就連其餘幾個士卒都被吸引過來。 

 這些士卒都是土生土長的幽州人,大部分一輩子沒走出過幽州。 

 對他們而言,能夠到關外或者冀州走一趟,都是值得對外人稱道的經歷。 

 更別說是艨艟鉅艦! 

 華元也不賣關子,講述自己從徐州搭船到揚州的經歷。 

 他說的很客觀。 

 列舉了一應的優點,譬如船體堅固,海運穩妥,外加孫氏配備的水手和船伕精銳,尋常賊匪不敢靠近。 

 安全是有相當大保證的。 

 畢竟江東之地,孫氏稱霸。 

 在孫符父子派水軍剿滅幾支試圖劫掠的悍匪之後,整個江湖的秩序為之一新。 

 至少,“孫”之一字成了金字招牌,掛在船頭是可以保平安的。 

 當然,缺點也是有的。 

 譬如舟船的生活不太便利,短途還好,一旦長途,那居住和食宿條件都叫人不敢恭維。 

 最重要的一點——水土不服。 

 這可是要命的東西。 

 兩相齊下,總算是將士卒們的好奇心按住了。 

 他們家中尚有老小,犯不得因為好奇而丟了性命,連帶著對吳軍士卒都同情起來。 

 真慘! 

 千里迢迢冒著性命的危險,只為搬運糧草。 

 果然,還是幽州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