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17章 太平劫糧

 太和十年,元月。 

 楊不群再臨大陸澤,足足待了三日離去。 

 天公廟。 

 張譙手中握著三紙卷軸,上面記載的是三路大軍的輜重補給路線。 

 其中西路經涼州,北路經幷州,東路經冀州通幽州。 

 冀州是太平妙宗掌控力最強的地界, 

 按照士族的打算,由太平妙宗發動信眾,將北路和東路的糧隊截斷,迫使前線大軍因補給不足而退回。 

 劫獲的輜重,四成獻於士族,三成留於太平妙宗,最後三成用來作與太和帝博弈之用。 

 錢糧的匱乏會動搖軍心,甚至引發兵變,屆時太和帝為穩人心勢必退讓,以換取士族相助渡過難關。 

 不過—— 

 那只是士族的打算,卻不是張譙的打算。 

 楊不群送來的這份運糧圖,對張譙而言其價值不亞於瞌睡來了送枕頭。 

 一大批輜重從天而降,分明是天君庇佑,提前恭祝他們正式起勢。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太平妙宗的信眾又有十足增長,光冀州就有八十萬信眾。 

 刨除老弱婦孺,可用青壯尚有二十餘萬之多。 

 加上其餘各州的人手,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衝擊朝廷的能力。 

 對太平妙宗而言,信眾的擴張漸入瓶頸。短時間內想要繼續擴張顯然不太可能。 

 趁著朝廷羸弱,文武內鬥,這是他們起事的最好時機。 

 眼下當務之急,是截獲前線大軍的輜重。 

 張譙當夜點齊兵馬,又令坐鎮兗州的左明領著全部地公甲士返回,還有一眾太平妙宗的高手。 

 …… 

 元月中旬。 

 押送輜重的士卒和民夫出發。 

 涼州境內。 

 涼州官道素來多有馬匪出沒,李煥出於謹慎,派馬氏家主率領精銳沿途接應。 

 打出國公府的旗號,嚇退圖謀不軌的賊子。 

 見狀,暗中窺視的太平信眾,也在權衡敵我雙方兵力後果斷放棄。 

 張譙的目標本就不在涼州。 

 …… 

 幷州 

 雁門郡,樓煩。 

 押送糧草的隊伍經過,其中披甲士卒有三千,隨同的民夫足有兩萬餘。 

 糧隊從南到北,綿延十餘里,一眼望不到頭。 

 運糧官喚作常閔,是中郎將常述的長子,擅使一手長槍。 

 此刻,常閔立於戰車的後方,不斷觀察左右方位,凡是有可能埋伏賊匪的角落,他都沒有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