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早也起不來 作品

第30章 桃李懸壺

 陽朔五年,七月。 

 宦海二十餘載,王甫連其身後的魏郡王氏漸蓄有威望,族中有數人在郡縣為官。 

 王甫靠著提攜後生,初步搭建起了屬於王氏的門生脈絡。 

 在冉肅的牽頭下,王甫之孫與郡望孫氏的嫡女聯姻結作了親家。 

 同月,魏郡郡守孫乾上表朝廷,舉孝和舉廉各一人。 

 分別為王氏子弟王禹和儒生賈政。 

 在此關頭,王甫這些年經營的郡府人脈還有昔日謙讓孝廉的人情發揮了作用。 

 魏郡各郡望家族一齊出力,替王禹作保其家世清白,冀州刺史得以允准。 

 待王禹入京以後,潁川荀氏的家主親修書一封替他引薦大儒馬閔,使王禹得以拜入儒家門下。 

 陽朔五年,十一月。 

 陽朔帝的兩位兄長,穆王與英王暗中詆譭天子,意圖謀反。 

 天子大為震驚,連派秘衛統領親往搜查。 

 最後,於二王住所查得鐵器與黑甲百餘具,坐實了兩位王爺的謀反罪名。 

 然天子仁德,不忍對同胞兄長痛下殺手,只是廢其封國。 

 消息傳出,以董天為首的儒家大肆頌揚天子仁德,不少儒生吟詩作賦禮讚陛下。 

 未央宮。 

 陽朔帝與太子卻是為了國庫賦稅而發愁。 

 自打重建騎兵以來,天漢年間積累的錢糧正以一個極快的速度被消耗。 

 假以時日,只怕未等騎兵練成,大漢的國庫先一步捉襟見肘。 

 皇帝父子思量再三,想要尋得一個搞錢糧的如意法。 

 陽朔帝的思想趨於保守,但求穩妥無過,他將目光著眼處於田賦與商賈。 

 提高地稅和商稅,這是兩項對朝廷而言來錢最快最穩的法子。 

 太子抱著不同的想法,他曾伴天漢帝數年之久,一眼就能看透其中利弊。 

 地稅與商稅,此二者乃是大漢根基,同時又是漢帝養望的最佳手段,非到萬不得已不可輕易調度。 

 若為暴利,倒不如以皇權奪之。 

 太子思量再三,最後給了陽朔帝兩個法子。 

 其一,將天漢年間下放郡國的鑄幣之權收回,改由咸陽朝廷親自督造。 

 其二,將民間的鹽鐵之利收回,設鹽官和鐵官專營,一應資財歸於國庫。 

 陽朔帝覺得此計甚好,於是全部交由太子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