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槐序 作品

第 36 章





索性老天有眼,這確實是個男嗣,還是個聰明伶俐,睿智無雙,且十分貼心、懂得體諒父母的好孩子。




劉徹看著劉據,目光越發慈愛。




面對他灼灼的眼神,劉據有一瞬間的心虛,要知道他本來只想著孩子生辰是母親受難日,至於父親?那是因為考慮到父皇為帝王,不能落於人後,才勉強加上去的。




咳咳……




劉據清清嗓子,笑嘻嘻繼續說:“所以父皇母后給我準備生辰禮,我也該給你們準備謝禮。感謝你們將我帶到這個世上。”




抱抱劉徹,又抱抱衛子夫。




軟乎乎的身體,奶聲聲的語氣,衛子夫一顆心都要化了,劉徹面上的笑容更真切了兩分。




劉據拍拍手,侍女將兩個托盤端上來,托盤上分別放著四樣東西,形狀奇異,見所未見。




眾人紛紛露出疑惑神情:“這是什麼?”




劉徹拿起其中之一,一個短柄,上頭是圓形木製邊框,框內是一塊晶瑩剔透的鏡片。




“琉璃?”




劉據搖頭:“非是琉璃,乃樹脂。”




劉徹更覺疑惑。




劉據言道:“父皇可記得當初我做羅盤指南時,曾用琥珀切片,打磨拋光以做磁針的遮面?”




劉徹自然記得。




劉據繼續:“許多樹木會分泌膠脂,如松、桃等。此類樹脂滴落,埋於地下,經歷漫長歲月沉澱石化,成為琥珀。




“現存樹木分泌膠脂,未經歲月石化,比琥珀硬度要軟,遇冷凝固,遇熱可熔。譬如桃膠,松香便在此列。




“只需選取合適的樹脂,就能溶解做成一切想要的形狀,如之前所用琥珀一樣,可切片,可打磨,可拋光。”




劉徹立時明白。霍去病驚奇拿起另一個看了看:“透明澄澈,無一雜質,形似琉璃,卻比琉璃更通透。”




劉據仰頭:“那是因為我們現如今的琉璃工藝太差,質地不純,還容易夾雜氣泡。尤其無色琉璃,純度與硬度比有色更低。




“倘若能做出澄淨如水的無色琉璃,那麼用來做鏡片也是可以的。樹脂鏡片與琉璃鏡片,各有優點。”




“鏡片?”霍去病敲了敲鏡面,“形狀奇異,不似尋常擺設之物,可有其他說法?”




劉據讓人取了卷竹簡來:“父皇,你與舅舅表哥將鏡面對準上面的文字試試。”




三人相視,齊齊照做,又齊齊愣住:“這……文字怎會大了許多?”




三人將放大鏡移開,放上去,移開,再放上去。




兩三回後,終於確定,竹簡上的文字還是那個文字,一切皆因鏡片之故。




見他們玩得起勁,石邑叫囂著也想試,於是放大鏡在眾人手中輪了一圈,無一不驚奇。




石邑更是抓著劉據狂叫:“好厲害啊。怎麼做到的?”




劉據指了指放大鏡:“你摸摸鏡片,是不是中間厚周邊薄,好似中間凸起一般,這種叫做凸透鏡,有會聚作用,可以放大物體。”




石邑感受著手中觸感,十分驚奇:“真的誒。”




又拿起一邊帶耳架的雙鏡片:“這個也是。中間厚周邊薄。”




再對準竹簡文字:“也能放大。跟那個一樣。”




石邑蹙眉:“單鏡片放得更大,用起來更方便,這種兩個鏡片反而沒那麼好用。”




劉據翻了個白眼,將之拿過去架在鼻樑上:“那是手持放大鏡,這是眼鏡。原理相同,但區別不小。眼鏡是這麼用的。一左一右,契合眼距,裝上耳架,掛於鼻樑和耳朵,像這樣。不必手拿,視物更方便。”




石邑試了試,瞬間取下來:“好暈。”




劉據嗤笑:“那是當然。這是給年歲漸大,老眼昏花之人瞧的。你又沒老眼昏花,帶著當然會暈。”




老眼昏花?




接收禮物的劉徹與衛子夫:……




劉據反應過來,輕咳道:“父皇母后正值壯年,自然不會老眼昏花。我送你們,是給你們賞人用的。




“雖說每個人視力情況不同,需要的鏡片厚度也不相同,但對於常規度數,總有能用得上的人。還有這個。”




拿起另一副眼睛:“與剛才那副剛好相反,中間薄周邊厚,為凹透鏡,有發散作用。凸透鏡可視遠,適用於老眼昏花者。凹透鏡卻可視近,適用於長期讀書習字或是織錦刺繡,用眼過度,傷了眼的年輕人。”




有石邑的前車之鑑,劉徹沒有戴在眼睛前,而




是閉一隻眼睜一隻眼,隔著一段距離試驗,發現果真如此。()




劉徹迷茫:……所以他是用眼過度的那一類?




?時槐序提醒您《大漢第一太子》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劉據眨眨眼,得意挑眉:“還不只這些呢。我給你們變個戲法。”




起身走至室外,時值正午,暖陽高照。




劉據讓豐禾將早前準備好的乾草木屑取來,堆在地上,用放大鏡對著日光,讓光線透過鏡片聚集成點,沒一會兒,乾草木屑生煙自燃。




眾人目瞪口呆。




劉據驕傲地晃了晃手中放大鏡:“這就是所謂的會聚作用,聚視,亦聚光。日光全都聚集在一個小點,溫度便也聚集在一起,就能生煙燃火。




“是不是很好用?小巧便利,能隨身攜帶。不論是野外遊玩還是行軍作戰,只需有日光,便能借此取火。”




劉徹衛青霍去病同時吸氣。




劉據卻已將放大鏡置於一旁,拿起最後一樣“長管”:“還剩最後一樣,這個乃重中之重。名喚望遠鏡。”




“望遠?”




劉徹呢喃著。若說放大鏡可放大,那望遠鏡豈非是……




心念剛起,劉據便道:“凸透鏡會聚,凹透鏡發散。兩者結合,則能望遠,”




他舉起望遠鏡,一邊手動示範,一邊言語解說。




劉徹拿起另一個照做,目之所及,心頭大顫:“那是……那是滄池漸臺!”




看到滄池漸臺不算什麼。滄池在椒房殿南前方,漸臺高聳,本就可遠眺。但往常雙目所見,只能見模糊虛影,望遠鏡卻可清晰看到臺柱,甚至可依稀看到柱上的雕花。




見他這般模樣,衛青立時會意,將劉據手中的拿過來查看,又遞給霍去病。君臣三人齊齊變色,神情凝重。




劉據仍在繼續,一字一句傳入耳中。




“此物為小型望遠鏡,且乃初制,目前暫且只可觀測人之目力的十幾倍距離,我會讓柏山繼續研究精化,爭取提升到一十倍、三十倍。”




一十倍、三十倍!劉徹三人瞳孔震顫。




劉據眯眼:“有它,往後看馬球賽蹴鞠賽就更清晰了。以往只可觀全局,現在還能看到每個人的表現細節。”




劉徹&衛青&霍去病心頭一滯:……你說什麼,再說一遍?你做這玩意,就為了看球賽更清晰?你認真的嗎!




劉據咳咳兩聲,摸摸鼻子:“當然了,軍中斥候窺探敵情也更高效更便利。”




三人:……呵呵,你還知道呢!




劉徹雙手都在抖,差點沒將望遠鏡摔下去。一半是喜的,一半是氣的。




他蹙眉問道:“這些東西何時做出來的?”




“有好些天了吧,就等著今日送給父皇母后呢。”




好些天……




劉徹咬牙:“你可真沉得住氣!”




劉據撇嘴,不以為然。




你一個驚喜還捂了兩個多月呢,一點風聲也沒露給我。我這才幾天,咱倆到底誰沉得住氣?你好意思說我?




劉徹鼻尖輕嗤,將兩隻望遠鏡全部扣下交與吳常侍,冷冷看了劉據一眼,叫上衛青霍去病,匆匆離去。




劉據無語望天。剛剛還是慈父模樣,笑嘻嘻的,怎麼我送你個禮物,你還生氣了呢。




你們當皇帝的都這麼喜怒無常嗎?




哎,真真是帝王心,海底針呦。彈幕誠不欺我!




彈幕:……你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什麼?你是不是忘了之前逼逼叨叨一直罵我們胡說八道,胡言亂語?皇帝喜怒無常,你這太子也沒好到哪裡去。一丘之貉,善變如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