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槐序 作品

第 34 章

家畜圈養處。




一張案板一隻豬,一場血淋淋的閹割術。




小豬仔被強行按住,哼哼嗚嗚,叫聲淒厲,掙扎無望。案板旁,小宰站於尾端,手起刀落,動作乾脆利索。




旁邊,衛長諸邑微微偏頭,石邑捂眼不忍,唯獨劉據樂在其中。




劉徹趕過來時,瞧見的便是這樣一副場景。




他那麼金尊玉貴一個兒子,真的來給豬上宮刑,還看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




不但如此,劉據語氣中還夾帶著幾絲欣喜:“這就好了?這麼快?那是不是很快就能把這窩小豬仔都給閹了?快,再拉一頭上來。咱們爭取早點搞完。”




一揮手,這頭豬放下去,另一頭搬上來。




劁(qiao四聲)豬繼續。




劉徹:……目瞪口呆。




瞧這架勢,他不只是要閹豬,還要閹一窩!




劉徹震撼、驚恐、不敢置信,神色數變,越變越複雜,越變越微妙。




石邑同樣微妙,扯了扯劉據:“你說帶我們來瞧稀奇,就是說的這種稀奇?呵呵,算了吧。我瞧著他們叫喚得好慘好可憐。小豬仔做錯了什麼,你要這麼對它。




“它們才出生沒幾天呢,這也太殘忍了。就算他們得罪了你,你想收拾,直接給個痛快做成烤乳豬不就行了,犯得著這般折磨嗎?”




劉據神色比她更微妙,滿頭問號,睜大眼睛,十分不可思議:“我只是劁個豬,你卻想殺了做烤乳豬,居然好意思說我殘忍!咱倆到底誰殘忍?”




石邑:!!!




她直接跳起來,指著掙扎嗚咽的小豬仔:“誰殘忍?你自己看看你乾的事。你好好瞅瞅。豬舍的人都說了,這窩豬仔出生沒幾天。沒幾天你懂嗎。烤乳豬都不會選這麼點大的。




“就這難道還是我殘忍?而且我說做烤乳豬,是想讓他死得痛快點,不用活著遭罪。殺豬的屠夫都知道最好一刀斃命,免得它們受苦呢。”




劉據翻了個白眼:“都說了我這叫劁豬,是為了讓豬長得更快,肉質更鮮嫩,紋理更細膩,還能褪去腥味與羶味,並減少疾病。




“至於才出生幾日,正是如此才好。這時候它們生長發育快,恢復能力強。是劁豬的最佳時間。




“什麼殘忍不殘忍,你這麼可憐它們,有本事你別吃豬肉啊。哼,不懂別瞎說,無知就多讀點書!”




石邑:???




罵她沒文化,罵她沒讀過書?




“這跟讀書有什麼關係!”




“怎麼沒關係,劁豬就是書裡提到的。”




石邑愣住,衛長諸邑愣住,就連劉徹也愣了,下意識思索著哪本書裡提到過。




劉據下巴微抬:“《易經》有言:豶(fen二聲)豕(shi三聲)之牙,吉。就是說閹割後的豬,性格會變得溫順。




“還有《禮記》中也有記載:凡祭,豕曰剛鬣(lie四聲),豚曰腯(




tu二聲)肥。豕說的是沒閹割的豬,皮厚毛粗;豚說的是閹割後的豬,膘肥臀滿。”




鼻尖冷哼,烏溜溜地大眼睛瞪向石邑,那模樣活脫脫在說:這都不知道,還不是沒讀過書!




石邑:……




她嘟著嘴:“我又沒學過《易經》與《禮記》,誰知道你是不是隨口杜撰的。”




杜撰?這不就是說他胡編。劉據氣鼓鼓,正要發作,劉徹笑著走過來:“這倒不是杜撰。”




眾人微愣,齊齊上前行禮。




“父皇!”




劉據高高興興奔過來,習慣性伸手去抱。




劉徹下意識後退兩步。




劉據:???




衛長輕笑著將他拉回來:“你剛剛離豬仔那麼近,身上沾了味,莫染到父皇身上。”




劉據撇撇嘴,沒再上前,心裡想著,一點味而已,這有什麼,父皇居然嫌棄我。




悶悶不樂。




劉徹輕咳一聲掩飾過去,頗有些驚訝地看著他:“朕記得你還在學《公羊》,並未聽你的先生說已開始接觸《易經》與《禮記》。”




劉據目光閃爍,有些心虛:“確實沒有。我就是自己隨便翻了一點點。”




實則是前陣子聽到彈幕言辭,記起似乎在腦子裡看到過類似劁豬的解說,特意翻出來仔細看了看,又根據視頻講解的內容找到書籍求證。




劉徹眼中笑意更大了:“能在完成每日功課後,主動去學習其他知識,用心鑽研,甚好。”




劉據:……他是這樣嗎?




這美麗的誤會呦,突然有點不好意思,羞赧低下頭。




劉徹伸手想拍拍他的腦袋,聞到他身上的味兒又縮了回來,轉身繼續回答石邑的話:“《易經》《禮記》中確實有這兩句記載。”




雖有記載,但在他登基之前,從秦到漢都未重用儒家。且即便同為儒學著作,也是有輕重之分的。




似《詩》與《春秋》,推廣最甚;《論語》《孟子》亦在文景二帝時便有經學博士;可《易經》《禮記》的博士之位卻是他上位後才增設。




這並非是說它們的價值比不上其他,而是普及度比其他低,喜愛者比其他少,因而鑽研者、專攻者也少。




尤其所謂“豶豕之牙,吉”,明面上說的是豬,實則在引喻國君治人。




“豕曰剛鬣,豚曰腯肥”,全篇談的也是祭祀,這句不過是被一筆帶過。




誰人會挑出篇中這些微不足道的細枝末節,且撇開深層引喻,去思考字句的表層明義,並付諸實施?恐也是世間少有。




這份能力,讓劉徹很是欣喜。他看著劉據,眸中光亮閃爍,可餘暉瞄到還在給豬做閹割的小宰,以及案板上被按住的小豬,回想劉據之前的神情,深吸一口氣。




即便劉據引經據典,即便劉據善思善為,這場面還是讓他覺得有些幻滅。




而那邊又一頭小豬仔被帶下去,一窩小豬已經全部劁完。




劉據拍手叫好:“都




放另一個豬圈,分開餵養。等過幾個月就能知道書中所言是否為真,這法子是不是有效了。”()




小內侍們一一應諾。又有人來稟報:雞舍做好了,依殿下所言,做成黑室,在窗戶處安了擋板,擋板放下,日光不能進,又裝了黑簾與白簾。擋板打開,拉下簾子,可透光。




?時槐序提醒您《大漢第一太子》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劉徹:???




劁豬就算了,怎麼還有雞?




石邑哼哧一聲:“黑室?你說劁豬是書裡提過的。可你給雞建屋子,把它們都關小黑屋餵養,難道也是書裡提過的?”




劉據挑眉:“書裡沒提,你就不會自己想嗎?”




石邑:!!!




神忒媽自己想,她想這些作甚。




劉徹亦是疑惑:“這也能讓雞膘肥臀滿,肉質更好?”




“肉質怕是比不得原來鮮嫩可口。”




劉據搖頭否定,走山雞經常運動,脂肪少,肉質緊實,爽口彈牙,與尋常圈養不同。更何況他這種圈養方式走動更少了。所以這方面自然是比不上的。




可他記得有部電視劇裡說過一句話:唯有在量能達到生活所需之後,才能去追求質。否則質必須為量讓道。




他是皇子,自然是不差量的。但天下百姓呢?




他輕嘆一聲:“有舍才有得。至少這樣應該能長得肥一點快一點。”




石邑歪頭:“為何?”




換個黑屋子就能長肥長快?




劉據輕笑:“你想啊,若是讓你天天就知道吃,不讓你鍛鍊動彈,你是不是會長胖?”




石邑:……你說就說,作甚拿我來舉例。




“人尚且如此,禽畜也是一樣。更何況雞這種動物,腦子不行,不如貓狗。貓狗尚能擁有自己的淺顯思考。它們不能。




“它們對於白天黑夜唯一的認知就是光亮,據此進行活動。白天走動,夜晚休息。走動消耗大,休息易長膘。所以只需人為製造出想要的晝夜環境。它們就能吃了睡,睡了吃。自然容易肥。




“因而所謂黑室也不一直都是黑室的。我讓人設了黑簾,可以透光,但光亮較弱。待雞崽長大些,便可以改成白簾,透光性又會比黑簾好一些。




“妥善運用擋板、黑簾與白簾,再輔助一些其他措施,就能達到想要的效果了。”




眾人:……




劉徹思索著:“聽起來有幾分道理。”




劉據越說越興奮:“當然有道理,這樣它們吃進去的東西都用來長膘了,其他消耗少。既能縮短餵養時間,又能降低成本。簡直完美。”




聽他這麼說,劉徹認真起來:“此法若真有效,可於民間推廣。”




劉據頷首:“就是為百姓試驗的。我又用不著。”




劉徹頓了下,低頭看他:“既然用不著,怎麼想起做這個?”




不論劁豬還是養雞,都不是劉據會接觸之事。從未接觸,從無認知,如何會想到?




不談黑室養雞的獨特想法,便是劁豬,劉據為何突然去查閱《




()易經》與《禮記》,當真是湊巧?




旁人告訴他的,還是有其他契機?




劉徹目光閃動,眸色幽深。




“就……就突然想到了呀。靈光一閃,念頭起就想到了,想到了乾脆便試試唄。”




劉據眼珠轉動,含糊其辭,一聽就是敷衍。




劉徹看著他不說話。




“哎,誰讓我這麼聰明呢!”劉據驕傲仰頭,神情得意。




劉徹挑眉,呦,還學會故作姿態,避重就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