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 捐贈(一)

 但重建房子的錢哪是能省出來的?

 天幕倒是給他支了一個招。

 如果真的能找到願意出這筆錢的好心人,他這個做先生的舍下臉面去求求人家又何妨?

 ……但他沒有這個面子,還是得院長出面。

 院長若有所思,“可是人家憑什麼給我們捐?”

 教書先生反問,“天幕上那位律師,又憑什麼給學校捐?”

 “自然是因為那位律師心地善良!”

 某家書院裡,幾個學子也在聊這事。

 不過他們從居然可以這樣做聊到了為什麼要這樣做,然後越聊越激動。

 “沒點好處為什麼要去做捐贈的事情?”

 “那你說有什麼好處?”

 “他們捐贈是請了鄉政府的領導出面的,那肯定是做給政府看。”

 “他們也自己要出簡報誇自己。”

 “然後呢,誇獎算是什麼好處?”

 “誇獎怎麼不算是好處?至少說明他們虛偽!”

 “哎你們這些人,人家真的出了錢,想被人誇幾句怎麼了?”

 “非是真心!”

 “沽名釣譽。”

 “捐東西就是為了好名聲,這種人令人不齒。”

 “但若是有人肯為了好名聲,平日施粥,冬日施炭,讓我寫篇文章誇讚他也無妨。”一個學子幽幽地嘆了口氣,“你們這些人就是沒有窮過。”

 學子們:“……”

 那位學子看著同窗們,“若是你家境貧寒,有人願意資助你念書,你還會在意他是否為了名聲嗎?”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

 有人確確實實得了好處,就夠了。

 “幾句誇獎而已,給他們又何妨?”學子繼續嘆氣。

 ——

 說到捐桌凳,姜海藍突然回憶起她的幼年時期。

 她說:“我小學在村裡的小學讀,剛開始讀學前班那一年我們是要自己帶凳子的,學校只有桌子。”她比劃著,“那種一個人坐的獨凳,開學時帶去學校,期末帶回家。後來我讀一年級,有人給學校捐了一套長凳,學生上學才不用再自己帶凳子。”

 沒辦法,學校窮。

 嗯,也是政府窮,撥不出資金給村裡小學添置凳子。

 姜海藍忍不住笑了起來,“那時候我們讀學前班,五、六年級的學生來給我們打掃教室,會把他們弟弟妹妹的凳子換到

 前排。”

 楊旭很是好奇,“老師不管嗎?”排座位總不能任由學生自己坐吧,個子矮的怎麼辦?

 姜海藍想了想,搖了下頭,“應該要管吧,但我不記得了,太久遠了。”

 她捧著奶茶杯喝了一口,“那所小學後來沒辦了,學校改造給村委會用。”

 戴霖點了點頭,“是有不少村裡的小學沒辦後,學校改成了村委會辦公室。”

 從小生活在城裡的李樂淇不大明白,“學校為啥沒辦了?很多地方不是還缺學校嗎,我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人捐學校。”

 戴霖說:“因為孟母三遷。”

 李樂淇:“……”什麼鬼?

 姜海藍哈哈大笑,“以前鄉村的家長們送孩子讀書,對孩子沒有那麼高的期望,能考上大學就是祖墳冒青煙,考上了繼續讀,考不上就去打工或者回家種地。”

 戴霖點頭,“家長們要麼自己不懂,沒法教孩子學習,要麼打工或種地,實在沒空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