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 作品

第115章 部署海外商業分支機構

 第115章 部署海外商業分支機構 

 聽了馮國輝的話,陳伯倫立馬眼前一亮,敏銳的感覺到了其中重大的立功機會,上前一步回答道; 

 “老爺,我明白了。一定派人死死盯著英國人的動向,想要籌措那麼大一筆貨,不可能一點風聲都不透露。” 

 陳伯倫是原巖望城加入南洋商會的商人世家之一,是其中較為年輕,表現較為出色的積極分子,因而受到了重用。 

 籌備新加坡分支機構時,陳伯倫自然就進入了馮國輝的視線。 

 此人的經商經驗豐富,頭腦靈活,若是在主持新加坡業務方面令人滿意,今後可以成為民政管理方面潛在的助手之一。 

 馮國輝收回了看向總督府的視線,回應了一句說道;“明白就好,走吧。” 

 說完便向大步向前行去,身旁幾人便緊緊跟隨。 

 新加坡這個港口城市雖然不大,離開了兩條主要街區,便是大片大片的窩棚療屋。但商業氣氛濃厚,有一種蓬勃向上的活力。 

 沿街隨處可見大幅的華文招牌,貨郎挑著擔子穿街而過,沿街叫賣聲不絕於耳。 

 洋布商行的夥計將半匹花格布搭在肩膀上,站在商行的門口賣力吆喝,熟悉的鄉音俚語陣陣傳來; 

 “父老鄉親們……最新到貨的英吉利洋布來看一看啦,針腳緊實,價格實惠,一尺只賣26個大子兒,布行老闆吐血賤賣啦……” 

 第二個多的就是米行與糧油行,新加坡這個馬六甲重要的港口城市本身不產糧食,所需的糧油等農副產品全都是從檳城,馬來亞等周邊輸入。 

 舉凡經營日用百貨與運輸生意的商人,鮮少不知道這家背景深厚的商行。 

 在新加坡的大大小小倉庫裡,堆積如山的布匹是最大宗的貨物。 

 要說新加坡的大街小巷什麼商店多? 

 來到店堂上坐下,喝了兩口夥計端來的茶水,馮國輝目光環視了一下王富貴,呂正超,陳伯倫,費城等人,用聊天的語氣隨意的問道; 

 “來了有兩三天了,大家怎麼看新加坡的營商環境,是否有利於下一步開展貿易?” 

 馮國輝等人沿街轉了好久,最後來到一條商業繁忙的大街上,這裡有座臨街的兩層樓房,四間的門臉已經不小了。 

 從新加坡至廣州府的糧食貿易運輸線,就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每天都有七八艘~十來艘不等的貨船,運載糧油、麵粉等農副產品抵港。 

 畢竟南洋商行如今的赫赫威名,在如今的南洋各地區,可謂是如雷貫耳。 

 從泗水地區而來的整船糧食,到了港口立馬被瓜分一空,第2天就會上了當地人的餐桌,需求量相當之大。 

 見到東家等人到來,店裡的夥計殷勤的迎了上去。 

 凡事有利有弊。 

 那當然是布行多,米行多。 

 僅此一項,每年貿易就高達數十萬噸之多。 

 “老爺,我們瞭解一番後,都覺得英國人的這塊地盤真是做生意的寶地,比爪哇島強多了。” 

 新加坡“源運通商行”就是南洋商行的分支機構,之所以沒有叫南洋商行的名字,也是為了避嫌,能夠省去許多的麻煩。 

 因為新加坡不僅是本地城市人口需求,而且作為糧食貿易集散地,輻射周邊很大一片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