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88 章 188(22w營養液加更)

 若這兩個官職到手,再由大唐向著吐谷渾與東女國各自發出國書,作為邊境盟好的憑證,李清月便更能暫時放下對這一帶的擔憂了。

 () 她剛想到這裡,忽聽有人在旁說道:“難怪都說早年間生活在藏原之上的羌人,一到過冬之時就會想要往湟水谷地遷移,直到此地建立起了一個個國家,這種搬遷才漸漸停止。”

 斂臂王女裹了裹身上的厚氅,發覺穿過山口後好像沒有那麼嚴寒了,便加快了點騎馬而行的速度,湊到了李清月的身邊。

 她精神抖擻地觀察著這些此前不曾走過的地方,滿臉都寫著好奇。

 李清月瞧見她這表現不由心情更好,但想想還是覺得,得給她提前說些東西,免得她就這麼一副沒甚心機的模樣到了長安,招來什麼不必要的麻煩。

 趁著還要跟文成公主介紹長安城中如今的情況,見斂臂王女靠近過來,李清月乾脆將她也給喊上一併“上課”了。

 正好還能讓文成公主幫忙充當一下臨時的翻譯,免得出現溝通不暢的情況。

 但這不說還好,一介紹起長安城中哪些人處在權力的頂峰,斂臂王女就忍不住插話了,“我有個問題想問。”

 對上斂臂王女這雙求知慾旺盛的眼睛,李清月卻忽然有點不太妙的預感。“你說說看。”

 斂臂王女用蹩腳的漢話認真發問:“你剛才說,按地位排,皇帝和皇后下面是太子,那為什麼是你的兄長而不是你?”

 在場之人誰都看得出來,她那眼神裡的疑惑一點都不加作偽,應當就是她的困惑。按照東女國的規則,顯然也該當是由李清月這樣的長女繼承國主位置。

 斂臂王女追問:“他有你能征善戰,對抗外敵嗎?”

 李清月:“……”

 這個問題要她怎麼說呢。

 總不能說,這只是現在的情況而已。

 要知道,她那位英明的阿孃乃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名副其實的女皇帝,在有她的協助推動下更不可能只停留在皇后的位置上。

 所以今日的太子,也未必就會是明日的太子……

 李清月捂著腦袋,決定先把這個問題糊弄過去,“太子不需要會打仗。”

 “那他需要會做什麼?”斂臂王女好奇追問。

 “……他需要有個做皇后的娘。”李清月用只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無力吐槽道,又轉而抬高了音調,“行了行了,你管太子需要做什麼,反正跟東女國往來的是我這個當將軍的,又不是太子,你只要按照大唐參與朝會與賞功的規矩辦事就行了。”

 見李清月一副再多囉嗦就要拔刀的表情,斂臂王女終於乖乖地坐回到了文成公主的邊上,“那你繼續說吧。”

 中原的規則太複雜了,她記不住!

 好在,她領了官職就能回去,按照安定公主給她們制定的發展路子,慢慢將地盤擴展到党項羌的地盤上去。

 到時候,她就把這些早年間還在耀武揚威、瞧不起東女國的傢伙,都給一個個地打服過去。

 她一邊託著腮一邊遐想著這些,隨著馬車的搖晃和李清月的低語,竟然直接睡了過去。

 這一覺沒人打

 擾(),還因車中暖爐的作用睡得極好?()_[,等到她醒來的時候,竟已到傍晚了。

 她掀開車簾走出,就見車馬已停在了鄯州的州府繕城所在之地。

 看到文成公主就站在不遠處,斂臂王女也顧不上這“翹課”的尷尬,連忙快走幾步上前問道:“安定公主呢?”

 “去見鄯州刺史去了,說是正好還有安西都護的軍情送到,需要請公主看看是否要再在此地停留幾日。”

 斂臂王女目光一亮:“意思是,可能還要戰事要打?”

 別人可能會對戰事避之不及,斂臂王女卻不會!

 她已嚐到了跟隨安定公主作戰的好處,雖然起先的升級爭端中有些損失,但相比隨後的收益簡直不值一提。

 倘若還有新的戰事,能讓她再立點功勞,免得去了長安還有這些個條條框框的規矩,簡直再好不過了。

 可惜從文成公主口中說出的顯然不是個對她來說的好消息,“不,不是還要打仗,是安西都護的戰亂也已被平定了,邢國公調兵折返意圖支援吐谷渾,先派遣了騎兵快馬來報,讓鄯州刺史提前籌措一批軍糧,以備戰時之用。”

 結果……

 他這前腳收到了蘇定方的消息,後腳就獲知了安定公主這邊的情況。還是直接接到了從藏原上下來的這支凱旋隊伍。

 “公主實在是應該早點將作戰取勝的消息報於我等的。”

 鄯州刺史這位置不太好調度,所以自龍朔元年到如今,還是那張允恭擔任著。將安定公主接進州府之內後,他便將人迎到了主座之上。“若是邢國公早知公主有此等平亂的本事,估計也不用如此著急了。”

 李清月搖了搖頭,“不是我不想提前告知,而是我也沒法一口咬定,在祿東贊死後,吐蕃內部的發展能否如我所預料的一般,暫時中斷了進攻的念頭,正好也藉著令其送回文成公主一事做個判斷。倘若這其中有所反覆,我又已將平定戰局的消息送回,才真是影響行軍計劃。”

 “我與蘇將軍在遼東戰事上有過合作,知道他是何種脾性的人。若論對大局的掌控,李唐將領之中他是頭一份的,不會因為吐蕃這邊局勢不利就改變進攻西域叛軍的節奏。”

 “如今這出各自為戰,反而均有勝果在手,難道不是陛下也當喜聞樂見的事情嗎?”

 蘇定方從西域撤兵,應當是那頭的叛賊已基本落網,最多就是還有些後續的安撫差事,需要契苾何力等人深入北部草原處理。

 也不知道在這場平亂之戰中,卓雲取得了多少戰功,能否在現有的官職上再行升遷……

 事實上李清月的猜測也並沒有錯。

 對於擅長評估戰局的將軍來說,吐蕃這邊的沒有消息,反而是最好的消息。

 如今這已徹底塵埃落定的局面,對誰來說都將會是個驚喜。

 “也對。”張允恭當年能同意弘化公主還朝求援,能在西域戰局有變的情況下也不忘往吐谷渾方向送出一條消息,本也不是個蠢人,聽李清月沉著分析,也不由

 () 隨之露出了個讚賞的神情,“蘇將軍自西域統兵而回,正好隨同公主一起凱旋還朝,也是這龍朔三年年末的大驚喜了!()”

 說起來,我記得這龍朔年號本就是因各地有見龍傳聞而來,乃是吉兆,如今兩面戰事均能得勝,為此年號圓滿收束,陛下也該大覺欣慰才是。?()”

 他們又怎麼會因為安定公主要確定局勢平穩,並未及時上報軍情而覺不快呢?

 李清月卻並未因張允恭的這出吹捧而飄飄然,而是敏銳地抓住了他話中的一個消息,“你剛才說……此年號圓滿收束?”

 換年號這種事情,在阿耶和阿孃在位期間不太奇怪。

 大家習慣習慣就好了。

 但倘若她沒記錯的話,這龍朔的年號是會持續到今年年末的。

 她不太記得從今年的龍朔改為明年的麟德到底是什麼緣故了,可按說就算明年要改元的話,至多就是在十二月裡進行變更詔令的下達才對。

 眼下才只是十一月,詔令卻已抵達鄯州這等邊地,實在有些奇怪。

 莫非……朝中有什麼大事發生了,才有了忽然改元之事?

 一想到自己一去邊地就是半年,可能會錯過什麼要事,也不知道朝中是何格局,阿孃是何情況,李清月便不由心中一跳。

 虧她還在跟文成公主與斂臂王女介紹長安局勢……

 眼見李清月隱有面色急變,張允恭一拍腦袋,連忙說道:“我竟忘了,公主此前一直在吐谷渾吐蕃之地作戰,對於朝中要事並不知情。方才除卻通報蘇將軍的行程,我是該當跟您說的。”

 “八月裡陛下處決了謀逆的廢太子李忠,以及此人在朝中的一系列同黨,以上官儀等人為首的亂臣賊子都已盡數在秋後問斬。因陛下風疾復發,為防止再有此等逆臣有不軌心思,也免於朝政局勢紊亂,陛下特許皇后隨同一併出席朝會,臨朝稱制。”

 一想到面前之人乃是皇后所出,張允恭便多說了兩句,反正多說兩句恭維話又不會掉他幾塊肉,說不定還能有意外之喜。

 “我大唐當真有幸能有皇后協助於陛下!聽聞皇后還懷有身孕,在處斷政務上依然諸事如常,送抵邊關的文書之中也多有皇后批覆之言。此次公主得勝還朝,只怕更無人對陛下此等安排有閒言碎語了……”

 “也正因這皇后臨朝,才在各地有了說法,說是陛下有改元的意思,以表朝堂上的新氣象。想來等到公主回去的時候也能有個答案了。”

 李清月沒有答話。

 她已被這突如其來的驚喜打了個措手不及,甚至險些錯過張允恭那最

後一段話裡的信息。

 他說——陛下特許皇后一併出席朝會,並有臨朝稱制之舉?

 這是二聖臨朝!而那本應當是在明年才會發生的事情,卻被提前到了今年。

 很顯然,在她與吐蕃交戰得手,在這軍事戰績上再添一抹輝煌的同時,阿孃也並不只是在等著她將喜訊傳遞到她的面前,而是在這走上朝堂的艱難博弈中又走出了一步。

 還是何其關鍵的一步!

 二聖臨朝的到來,代表著一個皇后已開始真正意義上去瓜分君王的權柄。

 張允恭這等不知內情的人只會覺得,這是陛下在面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為了穩定局勢而提出的方略,雖因安定公主的得勝而能推行得更為順暢,卻應當還是會隨著陛下的康復而重新回到原點。

 李清月卻知道,這一步踏出,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也不會再往回後退了!

 在獲知這個消息的下一刻,她便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看看阿孃坐於朝堂之上議會朝政的時候,到底是何種風采。更想知道,在那場叛逆定罪的波瀾起伏中,阿孃到底如何從中拿到這權柄的。

 對了,阿孃還懷孕了。她的妹妹是不是也快要出生了?

 也不知道長安城中的風雲驟變有沒有讓阿孃的這次懷孕有什麼不妥。

 糟糕,她想知道的問題還有好多!

 ……

 於是當翌日大軍自鄯州往蘭州方向去,預備與西北歸來的那一路唐軍會合時,文成公主便發覺,安定的表現有些不大尋常。

 乍一眼看去,安定公主好像……比她還要歸心似箭?

 等等!闊別長安二十多年的——

 到底是誰啊?!

 ()